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下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正式拉开今年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的序幕。
主会场活动由市文化旅游局和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重点围绕深化考古和历史文明研究,立体展现上海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旨在让公众更加了解上海这座城。
活动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了上海考古成果、发布“沪上繁花·六千年”——上海文明探源系列微剧预告片、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发布上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形象标识,同时启动了发现“最上海”——建筑打卡活动,文物主题游径之一的“寻觅上海之源”研学活动也在主会场活动结束后出发。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情况作了重点成果发布,用考古实证突出展现了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乃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演进中的重要意义。
市文化旅游局今年和哔哩哔哩合作,邀请UP主“说书人竹公子”共同推出“沪上繁花·六千年”——上海文明探源系列微剧,UP主将和考古领队一同讲述各处遗址的故事,带领大家重回六千年前的“上海”。
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按照不同主题串联起区域内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跟随这些游径市民游客可以更好体验城市文化、感受城市文脉。
配合文物主题游径的发布,“建筑可阅读”微信小程序将从6月8日起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发现“最上海”——建筑打卡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打卡市内文物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和当代地标建筑。现场还发布了上海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形象标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市文化旅游局将联动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精彩纷呈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并继续组织推动近四十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营造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丰富市民和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
头图为主会场发布上海考古成果。上海市文旅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