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获悉,目前各奖项提名名单已经产生,本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授予表演艺术家吕瑞英。4月26日晚,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揭晓各奖项名单。
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作为上海著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于1989年,至2023年度已举办了31届。本届提名奖获奖演员共40人,其中主角奖20人、配角奖10人、新人主角奖5人、新人配角奖5人。
第32届白玉兰戏剧奖共受理参评剧目83台,参评演员总数152人,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白玉兰戏剧奖历史新高。其中上海剧目20台,外省市剧目60台,国外剧目3台,涉及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等13个戏曲剧种和话剧、音乐剧、舞剧等4个戏剧艺术门类。
本届152位参评演员中,参评主角奖的有68人,参评配角奖的有44人,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 25人,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15人。参评演员中,上海院团演员34人,非上海院团演员110人,国外演员8人。这152名参评演员,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及台湾地区,此外还有来自英国和俄罗斯的外籍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白玉兰奖有54台戏曲剧目参评,包含南北13个戏曲剧种,成为占比最高的演艺门类,把中国戏曲的地位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而在本届参评剧目中,由90后担纲主演的剧目不在少数,他们以亮眼的表现赢得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誉。
越剧宗师、吕派艺术创始人吕瑞英。组委会供图
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获特殊贡献奖
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特殊贡献奖”授予越剧宗师、“吕(瑞英)派艺术创始人”吕瑞英。
吕瑞英1932年2月4日出生于上海,是越剧“吕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她1940年入科学艺,工花旦。1951年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饰《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银心一角,获演员三等奖。后参与拍摄第一部国产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电影《红楼梦》。
代表剧目另有《打金枝》《西厢记》《三看御妹》《穆桂英挂帅》《金山战鼓》《九斤姑娘》《二堂放子》等。1978年加入男女合演团,代表剧目有《十一郎》《桃李梅》《凄凉辽宫月》《花中君子》等。
其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在汲取袁(雪芬)派委婉典雅、细腻隽永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活泼娇美、昂扬明亮的旋律色彩,因而独树一帜、自成一格。
颁奖晚会形式、节目、舞美将作创新
本届颁奖晚会的主题为“花开白玉兰·绽放新时代”,定于4月26日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颁奖活动分为场外红毯仪式与场内颁奖典礼两部分,并在形式、节目、舞台美术方面做了许多新的表达。
颁奖晚会的舞美设计风格更加注重颁奖的仪式感,节目与颁奖环节相互穿插,以祝贺性、主题性和跨剧、跨域、跨界的原创节目为主。
风格上体现出海派国风元素,晚会开场是戏曲绝活“亮相”,包括川剧变脸、晋剧耍帽翅、京昆剧的矮子功、耍佛珠、耍双锤等,同时也注重推介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者来参与表演。
为进一步提升本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辐射面,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办公室将首次组织历届获奖演员于5月7日至14日赴奥地利参加“玉兰花开·魅力上海—2024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和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专场演出。
头图为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海报。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