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上海大剧院公布2023-24演出季春夏篇,延续“元”这一主题,将于3月19日至8月初期间推出51台共计345场演出,名团名家领衔,传统与现代兼具,还有持续上新的公共空间,可谓诚意满满。
名家名团齐聚,呈现独一份的“上海节目单”
纵览上海大剧院春夏演出季,音乐与舞蹈类项目是毋庸置疑的重头戏。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柏林爱乐乐团、“芭蕾女神”扎哈洛娃、秘鲁男高音弗洛雷兹等名家名团将接连登场,并纷纷为“懂行”的上海观众开出了独一无二的节目单,让人惊喜。
比如古典芭蕾领域,意大利天团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就将在3月21日至24日亮相申城,带来浪漫主义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这是舞团时隔6年重返上海大剧院,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站演出。
再如同样让舞迷们期盼已久的“芭蕾女神”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也已敲定将于5月来沪。这位在索契冬奥会开幕演出中令世界瞩目的芭蕾明星,将用足尖舞动《香奈儿传奇》。
“芭蕾女神”扎哈洛娃将演绎足尖上的《香奈儿传奇》。受访者供图
音乐方面,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呈现,6月24日,柏林爱乐乐团将在首席指挥基里尔·别特连科的率领下展开近10天的上海之行。5月20日,曾经在上海大剧院创下“返场谢幕长达40分钟”盛况的“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胡安·迭戈·弗洛雷兹也将重返上海,演绎普契尼、威尔第等多位作曲家的经典歌剧唱段。
《长恨歌》《繁花》《鳄鱼》,经典文本焕发舞台活力
文学作品和舞台艺术常常相互辉映。在引进名家名团的同时,这个春夏,上海大剧院也聚焦文学IP,遴选出了一批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诗人、作家的经典创作中生发出的舞台作品,力求为观众呈现更多经典角色在舞台的新生。
比如2023年摘得第13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于5月8日至12日登台上海大剧院,以年轻一代视角对民族文学经典进行重新演绎。
7月,莫言最新力作《鳄鱼》也将揭开面纱,通过一条无限生长的、会说话的鳄鱼挖掘人性深处的秘密,在舞台上探讨“欲望”主题。这也是该剧在上海的首演。
上海大剧院将在春夏呈现多部经典文本的舞台演绎。劳动报记者马亚会 制图
海派文学方面,4月,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原著的舞台剧《繁花》第二季,将在4月献演上海大剧院;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则将在7月以沪语演出的形式登台亮相,这些作品都让上海大剧院的春夏演出季多了些许“上海味道”。
盘活水景资源,4个全新公共空间亮相
此外,剧院除了演出,如何给市民提供更多休闲的公共空间,让大家在日常也能轻松地走进来,同样是上海大剧院的所思所想。于是,自2023年2月起,上海大剧院就启动了对剧院西侧4个水景的升级改造。
历时近一年,作为大剧院A+艺术空间的持续延伸,4个全新公共空间将在今年春夏全新亮相,包括1998艺廊、抓马咖啡馆、后台·艺术商店和别样空间,约400平米的狭长空间将华丽变身,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体验。
此外,上海大剧院约300平米的票务中心也在去年底修葺一新。这样一来,剧院多个空间打通形成连续动线,将让市民在剧院漫步时更有获得感,也构建了更具流动性、互动性的艺术生态场。
头图为上海大剧院2023-24演出季海报。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