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作家老舍先生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北京城的风物,浓郁的古都风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凝结着一代北京人的文化与记忆。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的方旭导演,也热爱老舍笔下那份独特的腔调和滋味。他曾多次让“小说”和“戏剧”联姻,将老舍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作品。2024年1月12日-13日,他将把全新版《骆驼祥子》搬上东艺舞台,让“京味儿”的文学变成“京味儿”的话剧。
“记忆中的京味儿让我如痴如醉”
钟情于老舍笔下的幽默,更沉醉于其中的京味儿,方旭与老舍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出生于北京,在四合院里长大。“老舍先生走的那一年,我正好出生,很巧。” 或许是命运,亦或是缘分,方旭一头扎进戏剧创作的舞台,如醉如痴。十多年来,方旭连续创排了多部老舍话剧,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个角色都重获生命。
从第一次改编小说《我这一辈子》开始,方旭陆续执导了《猫城记》、《老李对爱的幻想》(改编自《离婚》)、《牛天赐》(改编自《牛天赐传》)、《老舍赶集》(改编自老舍四篇短篇小说与两篇散文)、《二马》等多部由老舍先生的小说改编而来的话剧作品,由此收获了“老舍专业户”的称号。
身兼导演、编剧、演员三种角色的方旭,每一个身份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剧本是一剧之本,是一份烧脑的工作,但是我很喜欢。而导演是理性的,演员是感性的,这三种身份给予我更多思考和提升,完成一部又一部作品。”他也认为,戏剧可以引发台上台下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承载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使他非常兴奋。
这次,他将在舞台上呈现《骆驼祥子》穿越时空的烟火气息、市井百态。舞美上,将以北平城的元素为基础,以光影的变幻、不同元素的拼接等形式,用写意的方式勾勒出最美的北平城。
荷尔蒙“全男班”共绘祥子的心灵史
在改编过程中,方旭表示,希望能用新的舞台呈现方式和现代戏剧的技巧,让这部“八十五岁高龄”的文学经典,在当下的舞台上“返老还童”。
在《牛天赐》和《二马》中,方旭都大胆地采用了“全男班”演员,打破了观演习惯。在《骆驼祥子》中,方旭继续沿用了这一创作思路,让剧中角色全部由男性演员来扮演。孙宁、郭笑、刘欣然、赵震等多位优秀演员组成了令人瞩目的阵容。
“全男班”会带来怎样的戏剧效果?男性演员会如何“反串”女性角色?由男性演员扮演的虎妞,会如何表现和祥子的爱情悲剧?方旭坚持认为,形式需服务于内容,如果脱离内容,形式则失去意义。特殊的表达方式彰显了方旭新锐、先锋的艺术态度。
谈到虎妞的选角时,他认为相比影视表演,在戏剧舞台中演员与角色是相对间离的,因此性别并不是很重要。他认为这次的演员贴合虎妞丑陋、泼辣、粗俗的性格状态,满足观众对于虎妞的想象和理解,同时让舞台充满了游戏感。
除了“全男班”的阵容之外,方旭让老、中、青三代的演员同台表演,共同在舞台上演绎处于人生中不同阶段的祥子。这次改编中,方旭并未和以往作品一样将祥子和虎妞的爱情故事作为故事核心,而是把故事的焦点放在了祥子本人身上,不同形象、气质的三位祥子或血气方刚、充满希望,或理想破灭、深陷绝望,或自甘堕落、麻木不仁……
方旭曾把做戏的过程,比作在剧场内建立一个“能量场”。演员、观众相聚在此,台上台下产生“互相沟通的欲望”。从新的艺术视角出发,三位祥子将在舞台上传递能量与信息,共同呈现祥子这个“闷葫芦”的心灵史——隐秘、幽微而丰富。
头图为《骆驼祥子》排练照。剧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