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自嘲“冬天上班像去宁古塔”!宁古塔原来没有塔?白山黑水亦有乡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12-22 17:19

摘要: 打工人苦中作乐!再冷也阻挡不了玩梗的热情。

今冬最强寒潮给我国多地制造了强雨雪和降温天气,开启“速冻模式”,这让不少早出晚归的打工人开始产生怀疑:“我这上的是班吗?我简直是被流放宁古塔的罪人!”


于是“流放宁古塔”一词火速成为热梗,不少网友纷纷自嘲“上班之路比甄嬛从甘露寺到凌云峰还要冷”。还有网友感慨道:“终于理解了嬛嬛为什么那么恨大胖橘。”“2023年的雪,让纯爱果子狸彻底翻身,他从北京一路去黑龙江给甄嬛父母送棉衣,却说自己顺路……”


不过,对于真正的宁古塔,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宁古塔原来没有塔?旧址在黑龙江而非辽宁


事实上,宁古塔虽以“塔”名,但却无塔。“宁古塔”是满语的音译,相传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人居住在此,“宁古”为满语“六”,“塔”为满语“个”,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据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记载:“其地寒苦……八月中即下大雪。九月中,河尽冻。十月,地裂盈尺,雪才到地即成坚冰,虽白日照灼不消。初至者必三袭裘,久居即重袭可御寒矣。”可见当时宁古塔气候之恶劣。


现在普遍认为,宁古塔位于海林市海浪河南岸旧街镇。因旧城年久颓坍,又处在虎尔哈河旁,所以康熙五年迁建新城,即如今的宁安市,旧城由此被废。宁安与海林两市,如今都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据《海林市志》,1986—2005年,海林市年平均气温4.4℃,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6.9℃;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9℃。极端最低气温-34.0℃;极端最高气温37.6℃。2023年12月22日记者发稿当日,海林市天气为晴到多云,气温为-17℃至-27℃。


苦寒之地也能开出文学之花!白山黑水亦有乡愁


作为古时的“流放胜地”,宁古塔因其严酷之姿迎来了不少文人墨客。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就是流放人员的接收地之一。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吕留良后人因吕留良的著作触怒清廷,家中主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共111人均被发配到宁古塔。被流放至此的还有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等。


据传,被流放者到了宁古塔各旗,都会获分住房、耕牛和土地,能从事农业和渔猎生产的便从事生产劳动,而这类人群中尤以文人地位最高。他们的到来,也让这片萧瑟冷峻的土地有了一点江南的温情。


方拱乾在被流放期间,曾专门著作了一本名为《何陋居集》的作品,其内收藏诗歌近千首,全部写于流放途中及流放地宁古塔,这部诗集所咏多为塞外山川景色、民风土俗、流人的生活及心态,由于是作者所见所闻或亲身所历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补史之阙或于其他史籍互相印证的作用。


诗人吴兆骞也曾被流放宁古塔,他最为知名的《秋笳集》约七百首诗,其中五百余首即创作于遣戍地。他的诗风真率清雅,善于将苍凉萧森的环境与凄楚悲怆的感情紧密结合,是中国最后一位边塞诗人。


流放期间,吴兆骞的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最终得以返回吴江(今属江苏)老家。遗憾的是,23年的严寒生活,让吴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赴京治疗,最终客死京城。


吴兆骞去世前曾对儿子说:“我想与你在白山之麓射野鸡、在松花江上钓鲤鱼……如何能做到呢?”原来,那片耗尽半生想要逃离的白山黑水,竟最终也成了未了的乡愁。


也许能让今天打工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当年的流放者们限于困境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勇于直面生活的挑战,并从中寻找乐趣与意义。这大概也是打工人们玩梗的初衷吧?


头图为电视剧《甄嬛传》截图。古装剧中常出现类似“被流放宁古塔”的剧情。图自网络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站巡演倒计时两天!俄罗斯音乐...

《2024东方卫视跨年盛典》官宣...

王家卫《繁花》定档12月27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