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上海的大街小巷,被银杏装扮成了金色的海洋。12月9日,在上海音乐厅户外,走过十年的“银杏音乐会”再次如期而至,来自上海创·室内乐团的青年音乐家们脚踏一地金黄,手指灵活跃动,奏响《花之圆舞曲》等多首经典佳作,还有芭蕾舞者在银杏树下跳起“冬日华尔兹”,这抹限定之美共同组成了申城街头绚烂的风景。
以环境音乐概念,为市民带来多元艺术享受
当天上午10点不到,距离音乐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记者看到,上海音乐厅外的银杏树下已经围满了人。150位抽到“内场座”的幸运观众早早入场,开始拍照打卡。四周简易的围栏外,更多市民乐迷哪怕远远站着聆听,也不愿错过这场一年一度的浪漫之约。
上海音乐厅艺术教育部主任王左耘告诉记者,这是“银杏音乐会”与申城市民十年来积淀下的默契和承诺。“每年秋冬之交都是上海音乐厅户外广场最美的季节,为了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市民生活、与城市相融,自2013年起,上海音乐厅便利用银杏自然景观,用一种新的环境音乐概念,尝试带给大家更多元的艺术享受,从而形成了户外音乐会品牌——银杏音乐会。”
上海音乐厅“银杏音乐会”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十年来,每一届“银杏音乐会”的主题各不相同,比如2013年的“偶遇施特劳斯”、2014年的“留得落叶听古音”、2017年的“贝多芬的白天与黑夜”、2019年的“柳梦梅的寻梦三生”等等。这些演出涵盖了古典管弦乐重奏、传统民族器乐古琴与箫的对话、现代器乐电子管风琴影视音乐的推广、经典老歌爵士音乐改编新唱等,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特别是2017年的银杏音乐会,还首次尝试了夜场音乐会,通过多媒体的介入、灯光的铺陈,开启了一场别样音乐之旅。
银杏树下舞芭蕾,邂逅“最美冬日舞台”
今年,恰逢“银杏音乐会”走过的第十个年头,这道“季节限定”的音乐厅“招牌菜”也再度如约而至,并作为“演艺大世界”2023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冬之乐”活动之一亮相老地方。
今年的“银杏音乐会”邀请了来自上海创·室内乐团的四位青年音乐家,分别是小提琴演奏家朱瑜翎、中提琴演奏家张思远、大提琴演奏家罗芮与钢琴家金诗贝。
芭蕾舞者在银杏树下翩翩起舞。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短短一个小时的音乐会里,他们先后奏响了维瓦尔第的《冬》、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斯蒂芬·孔茨的《丛林流浪》等多首经典曲目,还创意性地将《上海滩》《夜来香》《不了情》《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上海老歌串联起来,让现场的市民观众惊喜不已。
更浪漫的是,当莱罗尔·安德森的《雪橇》旋律响起,来自上海芭蕾舞团的舞者项洁艳悄然登场,在一地金黄的银杏叶舞台上翩翩起舞,更为这场冬日音乐会增添了一抹浪漫景致。
高雅艺术走出剧院殿堂,融入城市生活
在当天的演员阵容中,有一位演奏家与银杏音乐会的缘分颇深。“十年前,银杏音乐会初次登场时,我就曾作为演奏者来此演出,只不过,那时的我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如今十年过去了,张思远再次归来,他的身份已经成为了上海交响乐团的一名职业演奏家。
上海音乐厅“银杏音乐会”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带着更高的音乐水准和热情,重返曾经助力梦想启航的舞台,张思远不住地感慨,“十年来,银杏音乐会不仅成为了申城街头风景,更见证了高雅艺术走出剧院殿堂,走进市民生活,融入城市文化。它不断成长,也成就了更多的蜕变,这是属于上海的浪漫和温情。”
王左耘也表示,这正是上海音乐厅十年前创办银杏音乐会的初衷。未来,他们也将继续探索环境音乐的更多形式,探索银杏音乐会的多元主题和丰富呈现方式,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全方位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和无限魅力。
头图为上海音乐厅“银杏音乐会”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