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9日起正式闭馆!观众:我们不是来告别,我们在等待新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10-08 19:48

摘要: 观众可在留言亭里“给上博写一封信”。

10月8日傍晚,随着送走最后一批盖章打卡的观众,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大门缓缓降下。自10月9日(周一)起,上博本部将全面闭馆进行展厅调整。劳动报记者在现场记录下了闭馆前的最后一小时。


记者发现,尽管是工作日,前来观展的观众仍然络绎不绝,其中还有不少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来自长沙的刘女士与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下飞机就立马赶来上海博物馆,总算赶上了闭馆前最后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上博方面的调整,最想看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玉器馆已于9月4日先行闭馆,期待将来能在新开幕的东馆看到它们更好的呈现。


WechatIMG9.jpg

网红“神王”雪糕仅剩下巧克力口味。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影


在二楼餐饮区,柜台里部分甜点已经售罄,往日受到观众热捧的“神王”雪糕仅剩下巧克力口味。在这里,一桌手持各种专业设备的年轻人吸引了记者注意。他们表示,大家相识在一个文博爱好者微信群里,平时都是群里的聊天积极份子,通过网络相互分享各种展览信息,正巧借由这个机会第一次进行了线下“面基”。


对于即将开幕的上博东馆,群友们同样充满期待。“我听说目前上博展出的展品仅占全部馆藏的3%,那3%都已经把这个馆塞得这么满了,等有了东馆,能不能至少来个5%到8%,多让我们看点好东西?”其中一位女观众笑道。另一位被群友称为“课代表”的观众则向记者总结道:“今天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告别、等它关门,而是在等它原地新生,再迈步向前走得更远。”


WechatIMG8.jpg

闭馆时刻,中国历代绘画馆缓缓降下大门。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影


在等待闭馆之际,劳动报记者还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观众许杰。作为一位拥有40年职业生涯的老文博人,许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1983年在上海博物馆担任馆长秘书,并且他还亲历了1996年新馆在人民广场的开幕,如今他除了担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一职外,仍是上海博物馆的一名理事。


“听说今天是闭馆前的最后一天,特意来看看,回到老馆感到非常幸福。”许杰说,“上海博物馆的文博事业多年来有了这么大的发展,我觉得非常欣喜,也更期待东馆的开幕,相信那将是一个更宏大的展馆,而人民广场馆经过改造提升,也会发挥出新的光彩,我也愿意为上海的文博事业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WechatIMG3.jpg

观众正在“实证中国”展厅内进行参观。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据上博方面介绍,目前,上海博物馆位于浦东的东馆已逐步进入展览施工关键阶段,此次闭馆系因文物搬迁及布展需要。闭馆期间,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国历代印章馆、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货币馆将进行全面调整,未来会在东馆以崭新的面貌与观众再次相见。而人民广场馆舍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前重新开放。


WechatIMG10.jpg

工作人员列队送别游客。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看到,随着闭馆的到来,位于上博文创商店门口,一座玻璃外观的咨询处正被改造为“留言亭”。上博方面表示,“在短暂分别的时间里,依旧期待着与观众保持交流。”


WechatIMG11.jpg

文创商店门口的咨询处正在变更为“我给上博写封信”的留言亭。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影


从10月9日起,观众可在留言亭里“给上博写一封信”,写下自己对东馆建设和人民广场馆改造的建议、自己与上博的故事,以及对上博的祝福与期许。这份满载殷殷期盼和真诚建言的留言簿,未来或也将成为上博馆史展的展品。


头图为闭馆前最后一天,上海博物馆门前游客正在拍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摄 影:颜筱依,唐一泓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本年度《爱乐之都·青春季》迎来总...

国庆看上海|从北外滩大剧院“穿越...

中韩选手“霸占”上海超级杯领奖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