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翩翩少年飞跃翻腾创造历史,我们和滑板赛场唯一的中国裁判聊了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3-09-26 19:09

摘要: 本场比赛技术官员、国内知名滑板从业者田军也在不断地创造历史。


动感的音乐、青春的面庞……在钱塘轮滑中心滑板公园,一张张青涩的面孔,满是张扬的激情在释放。9月25日,亚运赛场的新兴项目滑板展开男女碗池赛的角逐,中国选手摘得一金一银一铜,创造了征战世界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在选手们一次次滑行、飞跃、翻腾之时,场地边上,技术官员田军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年轻的后辈们。作为国内第一代滑板人,田军同样也在书写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记录:他是东京奥运会赛场唯一的亚洲裁判,也是杭州亚运会唯一的中国裁判。近日,田军与记者漫步亚运村街头,全方位讲述了个人和中国滑板的过去、发展与未来。


中国第一代的滑板人


田军第一次接触到滑板是在1992年。当时,美国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危险之至》,这部片子以滑手为主角,相关的滑板动作都由著名的职业滑手呈现,酷炫帅气的动作,让当时16岁的田军很是着迷。


“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我就开始满大街找滑板了。”田军回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滑板为何物,更别说买一块滑板。后来,家人通过邮购的方式,从秦皇岛买了一块滑板,这块滑板跟电影中主角使用的滑板一模一样,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块滑板。


田军在开幕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1998年,田军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学的是外语,然后就进入了部队系统工作。但滑板一直是田军的热爱,2006年在广州的英雄广场旁,他利用业余时间开了第一间HERO滑板店。从此这里成为了广州滑手的聚集地,而广州也渐渐成为中国滑板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


2008年,田军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转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田军如今既是滑板从业者、推广者,也在广州开设了自己的滑板品牌店,并尝试滑板教学、比赛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的出色“滑手”。


脱颖而出源自对滑板的热爱与理解


2016年滑板项目进入奥运会,2017年中国的全运会也加入了滑板的正式项目。由于有较高的滑板水平,加之英语专业出身,田军十几年前就做起了滑板裁判,并从国内裁判界一步步走向了国际。


“随着滑板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有很多国际比赛也开始在中国举办。我们也有机会跟国际滑板组织的裁判接触和学习,我因为是学外语的,所以跟他们交流起来更加顺畅。”田军说,就像过去自己玩滑板一样,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不需要讲太多话,就很容易打成一片。


滑板选手做出高难度动作。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滑板人很喜欢交朋友,接触多了,大家逐渐也认可我。”田军表示,滑板是讲求个性和临场发挥的项目,运动员在做动作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因此,格外要求裁判员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进而判断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应该匹配的分值。


2021年年初,田军被任命为国际滑板裁判委员会成员;同年5月,他被任命为东京奥运会滑板项目裁判组成员,是东京奥运会赛场唯一的亚洲裁判。本届杭州亚运会上,田军又再次成为滑板项目唯一的中国籍裁判。


“如果说,你天然就是一个滑手,你自然就会更好地去观察、理解和判断选手的动作,也会更加发自内心地为选手的高难度动作点赞。”田军说,“滑板项目对裁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也会督促裁判们努力参与滑板、感受滑板,提升自己的滑板水平和执裁水平。”


新一代中国滑手正在迎头追赶


在杭州亚运会上,滑板项目的赛程安排十分紧凑。9月23日开幕式当天,来自各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们就陆续前往赛场适应场地,由于当天上午有雨水降落,部分项目的训练受到影响。


9月24日是碗池预赛和街式练习日,从早到晚,田军一连工作了16.5个小时。主要是近距离感受场地的大小、障碍物的设置、道具的情况,从滑手角度判断场地的难度。


忙碌过后,年轻一代的中国“滑手们”给田军带来了惊喜:年仅15岁的广东少年陈烨夺得男子碗池冠军,李玉娟和毛嘉思分别获得女子组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小将陈烨创造历史。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在亚洲范围内,日本滑板项目开展较早,已经形成了浓厚的滑板氛围和文化,依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田军坦言,随着滑板进入奥运会,这一新兴项目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发展较为迅速,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加速追赶,“我也算是亲眼见证了历史性的突破。”


田军认为,中国滑手要想全面追赶日本等滑板强国,恐怕还需要至少一个奥运周期,“巴黎奥运会我们肯定没办法超越日本,乐观一点的话,洛杉矶奥运会可能会缩小与日本队的差距。


“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滑板能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无论是选手、裁判、品牌、赛事这些都能让世界滑板界看到中国的身影。”田军说。


下了班不妨去玩一会儿滑板


无论是作为滑手还是裁判,田军都没少前往上海。他表示,在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和上海市极限运动协会的努力下,上海滑板运动发展得很快,青少年和全民健身类赛事越来越丰富,“好像每个星期都有比赛吧?工作人员很忙碌,一直在忙于各种比赛。”


田军表示,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很多,参与赛事裁判的工作也排得很满,但自己的身份始终是一名“滑手”。“我没有其他更多的运动爱好,只要空下来,我还是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滑行一段时间,去体会各种动作,享受征服一个个难度动作的成就感。”


中国选手陈烨在比赛中。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工作在广东的田军其实也很喜欢到上海去玩滑板。“过去,上海音乐厅那里有不少人在玩。现在,上海可以玩滑板的地方就更多了,在新江湾城的SMP滑板公园就不用说了,滨江也有很多人去玩,拍出来的风景也很棒。这几年,上海还新建了不少的滑板俱乐部,有的在商场里,特别的漂亮和专业,很羡慕上海的滑手们,也很羡慕年轻一代的孩子们。”


“现在,国内对滑板的理解更为深入,滑板的文化正在形成。”田军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滑板滑板的精神就是坚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创新,滑板精神会帮助你克服生活或者工作所带来的难题或挫折,“下了班,乘着美妙的风景和夜色,享受那种运动的快乐,可能会让你停不下来。”


头图为田军在亚运滑板比赛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沪”杭亚运|杭州亚运会比赛正酣...

今日看点|新兴项目滑板产生首枚金...

“沪”杭亚运|上海小伙张之臻“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