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睡眠派对到视觉艺术,从即兴爵士到AI钢琴家,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第六季“乐∞”(乐无穷)系列音乐会,日前落下帷幕。聚焦“音乐与科技的探索”,本季“乐∞”通过4台6场音乐会及3场分享会&工作坊不断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也为申城乐迷带来了多元艺术体验。
上海音乐厅2023音乐季的主题是“回到未来”,但未来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新一季“乐∞”的青年音乐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记者了解到,第六季“乐∞”聚焦“音乐与科技”,4台音乐会融入了古典、电子乐、人工智能、氛围音乐、视觉艺术、爵士即兴等多元的音乐场景,解锁当下音乐表达方式,让富有“未来感”的音符持续生长。
比如收官演出“从峡谷到星空——超律体音乐会”,跨媒体艺术家陈俊恺就带着自动化乐器装置和AI音乐家首度亮相上海音乐厅。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同于传统演出,这次音乐会的主角变成了一些特殊的乐器,这些乐器都配备着一套专属的机械装置,通过电力、气压等动力源,它们就可以自动按照指定的音乐曲谱演奏,于是有了AI钢琴家、自动化吉他、自动化军鼓等等。
自动化吉他在演奏中。上海音乐厅供图
陈俊恺告诉记者,“AI作为一项技术能够更广阔地去帮助、提升、扩展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人工智能对我个体而言,更是给予了另外一种思考方式,帮助我拓展艺术创造的空间。”就像此次自动化乐器在音乐厅的首秀,就引发了不少观众对“未来音乐”想象和期待。
不只是自动化乐器,据项目负责人刘夏介绍,“本季‘乐无穷’聚焦中国本土音乐家在音乐、科技与多元艺术的创新融合,包括多部新作品的首演、人工智能乐器和声音装置的首秀、音乐演出现场与生活方式的联结等一列丰富的音乐会及主题分享,我们支持音乐家们探索在‘科智未来’的方向上进行音乐创意孵化与尝试,以音乐为支点与未来积极对话。”
比如爵士钢琴演奏家黄健怡带着全新钢琴独奏专辑首演于音乐厅舞台,搭配视觉艺术,为乐迷构筑了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另一位爵士乐演奏家黄野则通过改编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7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尝试让爵士语汇与古典乐“即兴碰撞”;还有时隔两年再度归来的“清醒梦·睡眠派对氛围音乐会”、自动化乐器演奏的“从峡谷到星空——超律体音乐会”,都让观众“声”临其境。
《从峡谷到星空——超律体音乐会》现场。上海音乐厅供图
而事实上,自2016年3月上海音乐厅创立“乐∞”系列音乐会起,就是希望推出一个以创新与跨界为主旨、鼓励音乐融合的演出平台,助推艺术家的创意与实践,探索音乐创新的无限可能。
在过去五季的22场音乐会中,艺术家们打破常规思维,已经陆续让戏曲、芭蕾、评弹、摇滚、国乐、爵士、多媒体、电子音乐等不同艺术形式交相融合,在“乐∞”舞台上呈现了多元风格、“全场景”的音乐探索,还诞生了两部委约作品——音乐舞蹈剧场《水腔》和《逆时之旅》。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坦言,“‘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想象无限,音乐无穷。六年来,它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音乐体验,也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作为一座90多年的专业音乐厅,这是一个对音乐、对音乐人、对观众都非常友好包容的平台,我们鼓励音乐人突破,也鼓励观众接触创新,希望更多的‘第一次’在这里发生。”
头图为自动化钢琴在演奏中。上海音乐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