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于3月20日举办的开幕式演出——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尚未正式亮相,“上海之春”已经翩然而至。3月18日至4月2日,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在线下举办42台主体演出,包括32台音乐演出和10台舞蹈演出。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上海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艺术节展。上海乐迷终于如约迎来了自己的“赏乐之春”。
仅3月18日、19日两晚,就有八台形式迥异的演出竞相争艳:2023东方市民音乐会“牡丹亭音乐传奇——昆曲与竖琴五重奏”音乐会,《活在爱里面》金承志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2023演出季上海音乐会,那一抹心底的红——“心慕手追”百年经典红色文化音乐会,以及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等。
20日晚,开幕式演出——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也将亮相上音歌剧院。
这部由上海歌剧院倾力创排的新作品,将通过具有亲和力的主题形象塑造和音乐表达,用时代之音生动唱响上海砥砺奋进、勇当排头兵、先行者的雄心壮志,以及面对未来开拓创新、踏浪前行的信念信心。
《复兴的大地》由赵曦、刘灏、许忠作曲,赵丽宏作词,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执棒,方琼、石倚洁、沈洋、董芳、韩蓬、徐晓英等歌唱家担任领唱,并特邀印海蓉、佟瑞欣担任朗诵。作品融合了音、诗、画、歌、舞、诵等多元的艺术形式,以8首诗歌为引谱写了8个乐章,分别为《大地的梦想》《水滴与湖泊》《开路之歌》《希望的钟声》《大港抒情》《浦江新梦》《心花盛开》以及《向往大海》。
许忠正在与乐队队员交流演奏细节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摄影
本周,记者前往上海歌剧院探班了正在进行排练的《复兴的大地》节目组。许忠告诉记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各方的合练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周。临近演出,乐队、合唱队等几乎都是争分夺秒地在排练,200余人的演出阵容把排练厅挤得满满当当。排练时间从早上九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许忠敲着指挥棒,正在对作品进行每一处细节进行反复打磨。“我们希望这个曲目不仅旋律好听,又能唱进人们的心里。”他说。
“从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领唱之一的韩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道,“乐曲中还有一些段落能看到老电影插曲的影子,所以演唱时需带有海派风情。”由于乐队和合唱队编制庞大,韩蓬说自己甚至能感受到身后的音浪潮自己涌来,这让平日唱多了大场面也不得不卯起劲头来面对——“如果你的声音不能在声浪中站住了,就可能会被淹没。”
音乐节的闭幕演出,将于4月2日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选择了具有行业特征和代表性的合唱团,以混声合唱、阿卡贝拉、纯男声、纯女声、童声、无伴奏等多种表现形式,歌唱上海城市精神和人民幸福生活,反映“人人都是软实力”的市民精神风貌。
头图为上海歌剧院《复兴的大地》排练现场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