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晚,作为中国在世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室内乐组合,上海四重奏带着“古典三杰”海顿、莫扎持、贝多芬的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亮相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在熟悉的旋律中拉开了他们成立4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
这里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上海四重奏“家”一般的存在。回到40年前的起点,四位成员感慨万千,往日一幕幕也似潮水般侵袭而至,涌上心头……
为借谱尝遍艰辛,国际舞台一鸣惊人
那是1983年的深秋,四个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学生,因为一个共同的“小目标”开始了每周七天、每天五到七小时的弦乐四重奏练习,这个小目标就是备战在室内乐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
不过,当时,室内乐组合在中国几乎凤毛麟角,可以看到的乐谱、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但“一穷二白”的四个年轻人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挑战,心里想着“或许可以因此有机会出国看看”。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刚刚从美国访学回沪的丁芷诺,这也是上海四重奏在室内乐上的启蒙恩师。
(图说:上海四重奏参加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
“当时学校没有系统教程,几个人也没有经验,仅有的乐谱还是我从美国淘回来的,所以只能捡容易的、手头上仅有的曲目练习。”提起当年的艰辛,如今已头发花白的丁芷诺历历在目。
但更让她难忘的是,短短两年后,四个年轻人第一次走出国门,带着他们磨练了无数次的四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亮相国际赛场,就以黑马之姿拿到了当年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的第二名。要知道,这是中国组合首次在西方室内乐比赛中获奖。消息一出,很快震惊了国际乐坛,就连老师丁芷诺都深感意外。
“上海制造”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但是,这个组合叫什么呢?李伟纲回忆着,当时参赛前,组委会曾要求他们给自己起一个名字,毫无准备的四个年轻人没多想,就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选择了“上海四重奏”,以此纪念他们梦想的起点。
“当年闻名遐迩的东京四重奏、布达佩斯四重奏都是以城市命名,我们想着或许我们也能闯出一片天。”于是,顶着一座城市的名头,“上海四重奏”从申城出发,踏上了更远的追梦之路。在纽约,他们跟随多位重量级室内乐前辈学习深造;1987年,他们正式开启了职业四重奏的全球巡演生涯。
(图说:1985年,上海四重奏从英国载誉归来。)
再之后,“上海四重奏”开始频繁亮相林肯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威格莫厅、巴黎爱乐音乐厅等世界级艺术殿堂。步履遍及35个国家,演奏过近3000场音乐会,录制的30余张唱片更足以见证这支世界一流四重奏组合的国际地位。
不过,虽然组合大部分的演出经历都在海外,但回首过去40年,上海四重奏与祖国始终血脉相连。他们的首批成员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尤其是李伟纲、李宏刚兄弟生于上海、长在上海,妥妥的“上海制造”。如今的第二小提琴于翔虽然2020年才加入,但他自少年时代就在上海学习生活。而大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这个土生土长的纽约客也已经跟随上海四重奏一起扎根中国。
于翔不禁感叹,40年,组合成员虽然几经变更,但上海四重奏始终未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虽然是以上海城市命名,但这个组合不仅属于上海,也属于中国和世界。国际乐手的加入会让上海四重奏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更具国际范儿的面貌。”
情牵上交,联手探索古典音乐无穷可能
李伟纲也表示,走了40年,上海四重奏的根基其实一直都在申城,所以特别将这次40周年的系列演出起点定在了上海交响音乐厅。事实上,上海四重奏与上海交响乐团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对李伟纲、李宏刚兄弟来说,这里更是“家”一般的存在。
“我们生长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老师,母亲陈慧尔曾长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副首席,我们很小就开始听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2009年,上海四重奏也受邀成为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客席首席。
(图说:上海四重奏以驻团艺术家身份亮相上交2021-22音乐季)
2014年9月之后的6年里,上海四重奏更是在“馄饨皮”呈现了17场风格各异的演出,其中2014-15音乐季中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被乐迷们奉为经典。还有2021-22乐季,李伟纲与余隆的巴伯《小提琴协奏曲》世纪之约;去年岁末,上交首次撤掉指挥台,由“上海四重奏”领奏的“上海新年音乐会”。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坦言,上海四重奏走过的40年正是中国古典乐坛蓬勃发展的40年。可喜的是,这40年里,上交和上海四重奏这两支以城市命名、贴着“上海制造”标签的音乐品牌,一直在以多种形式和高度默契,联手探索古典音乐的无限可能,目的就是为了一起推动中国室内乐的发展。
从“家”启程,用弓弦丈量祖国大地
过往的40年里,“上海四重奏”闪耀国际舞台,他们的弓弦下不止流淌着古典音乐之声,更重要的是将东西方音乐传统兼收并蓄,并且一直把推广中国作品作为己任,将更多中国优秀文化带到了世界。
如今回到祖国,站在40年的时光路口,上海四重奏选择从“家”再启程。据了解,3月12日晚亮相上交后,今年4月,上海四重奏还将在星海音乐厅驻场一周,为广州乐迷奉上四场音乐会。同时,携手保利剧院在全国开启跨度6000公里的巡演,从祖国西南的昆明、南宁到东南沿海的福州,从十二朝古都西安到碧浪金沙的海南岛,他们将以四把琴弓、16根琴弦作为标尺丈量祖国的辽阔幅员。
此外,今年夏天,上海四重奏的最新唱片也将问世,其中既有被誉为“当代贝多芬”的已故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题献给上海四重奏的《不曾写下的日记》,也有华人作曲家周龙以中国民间音乐为素材、以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为弦乐四重奏创作的《中国民歌》。
(上海交响乐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