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从荧幕走向线下,这些耳熟能详的上图珍本典籍将首次展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3-01-13 18:16

摘要: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策划主办“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将于1月17日亮相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


此次展览以央视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基础,选取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的经典版本,让节目中的场景从荧幕走进现实,让读者用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感受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展览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本》《楚辞》等十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深挖文献史籍背后的故事,以展览语言进行生动演绎。


这些典籍中最有意思的当属1662年《论语》 拉丁文译本,是徐家汇藏书楼最为珍贵的善本藏书之一 ——残本《中国智慧》,这本书是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将部分《论语》和《大学》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中国智慧》,开中国典籍西译之先河。此部拉丁文《论语》翻译的是《论语》前十篇《上论》的内容,为海内孤本,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展厅陈设结合典籍与节目情景设计移步换景,从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书房,到《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从救死扶伤的李时珍开设的医馆,到孙武归隐之处的兵器架……观众们不仅将在展览现场一睹上海图书馆珍藏的经典,还将步入这些典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感悟经典的魅力。


伏生一生守护和传承《尚书》的故事,“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医者品格,司马迁、屈原、孙武等人深切的家国情怀,周文王、老子、孔子等古代圣贤思想的精华和内涵等——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也将在展览现场再次焕发新的光彩。


展览力图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打破时空间隔,营造穿越历史时空的现场感,让普通人能看懂、领略经典中的文化精华,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感受中华典籍的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快递、外卖小哥登上大舞台!全总文...

搭乘地铁看上海14 |从400岁...

“都市青年”变身“痞子英雄”,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