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第三交响曲12月将以完整编制首登东艺,指挥大师许忠执棒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2-11-23 18:05

摘要: 为什么这样鸿篇巨制的音乐会虽叫好叫座但也很难得?


作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德奥音乐代表人物之一,马勒被认为是“试图把宇宙万物都写进音乐的交响狂人”,其交响曲本身的庞大体量与复杂性,也成为百余年来世界指挥家们检验自己的标杆和试金石。


12月8日,马勒第三交响曲这部史诗之作将在首演120周年之际,由指挥家许忠将执棒苏州交响乐团,携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以及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春天少年合唱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


六乐章总长达100分钟,马勒三首次亮相东艺


在东艺的舞台上,马勒的9部交响曲,已有7部先后在这里奏响,这也是这部交响曲首次亮相东艺舞台。此前,郑明勋、杜达梅尔、马泽尔、哈丁、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等大师与乐团,都曾在东艺献演马勒的交响曲。


马勒第三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1896年,第三交响曲是一部马拉松式的作品,也是马勒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一首,仅第一乐章就超过30分钟,相当于一整首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六个乐章总长达100分钟。


传闻马勒的弟子,伟大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有一次去探望正在隐居创作的马勒时,被山间的美景吸引而伫足流连,“您不必看了,我把它们都写下来了。”马勒这样说道。1902年,完整版的第三交响曲在德国克雷菲尔德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担任指挥,一经首演便引起了轰动。


有人评价马勒第三交响曲为“哲学与艺术的交融”。整部作品以不同主体的视角描绘大自然,音乐之中富含哲学内涵,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观。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中还能听到哲学家尼采1885年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马勒带来的深远影响。


许忠:让听众从马勒的音乐中体悟各自的心境


百余年来,马勒的作品一直是众多指挥家、乐团争相演绎的热门。


作为享誉国际乐坛的中国指挥家和钢琴家,许忠与苏州交响乐团在过去多年里多次合作。这支成立于2016年的年轻交响乐团多次与一线明星艺术家合作。许忠认为,一个年轻乐团所具有的那种青春气息,对生命力的勃发、热情热切的表达,可以平衡马勒作品中厚重的一面,这反而是一种优势。“希望听众能从马勒的音乐中,体悟各自不同的心境。”许忠说。


马勒第三交响曲依旧是一部动用庞大交响乐团、女中音独唱、童声和女声合唱团的巨制。


除了指挥和乐团的高水准演绎外,在此次东艺的音乐会上,旅欧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将加盟担任独唱,朱慧玲毕业于德国汉堡国立音乐学院和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是常年活跃在欧洲主流歌剧舞台的中国女中音。此外,上海歌剧院合唱团、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等百余人将携手合唱。



延伸阅读:


为什么这样鸿篇巨制的音乐会叫好叫座却稀有难遇?


合唱交响曲音乐会因其磅礴的气势、恢宏的意境总是备受观众追捧。但组织一场这样的大型音乐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庞大的交响乐团以及曲目所需的不同声部男女歌唱家外,还需要协调安排上百乃至上千人的合唱团加盟助阵。因此,这样大型的合唱交响乐音乐会往往“叫好叫座却稀有难遇”,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甚至需要一点“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加成。


合唱交响曲,顾名思义,是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这部史诗般的欢乐颂歌,第一次将独唱、重唱、合唱等声部与交响乐完美结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开创了合唱交响曲创作之先河,并因此影响了许多后世作曲家。特别是与其相差90岁,处于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末端的奥地利作曲家马勒。


这位被誉为“继承贝多芬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的交响曲作家”,在其创作的9部交响曲中,也有3部为合唱交响曲,含有合唱乐章,分别是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三交响曲以及第八交响曲“千人”。


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样的盛况其实并不鲜见。2016年,享誉全球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首次全阵容登台东艺,在当今乐坛最受推崇的指挥家之一郑明勋的执棒下为沪上观众演绎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2017年,享誉国际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在东艺连续四晚演奏全套9部贝多芬交响曲。除此之外,今年9月1日,风靡世界的史诗级作品《布兰诗歌》由许忠执棒震撼亮相,百余人同台献演……响彻音乐厅的旋律犹在耳畔,置身其中的震撼难以忘怀。12月8日,上海观众有机会将再度成为“幸运儿”,现场聆听马勒鸿篇巨制第三交响曲。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马时隔两年燃情回归!全运会冠军...

用一堆书也能搭出“花儿”来?图书...

送别最后一位90后“老”读者,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