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之名传递希望的力量!上芭原创新作《大地之光》即将世界首演,主创团队讲述曲折创排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2-11-16 18:12

摘要: 这是一个励志的作品,就像我们的生活,在困难中始终向阳而生。

11月20日至21日,上海芭蕾舞团原创新作《大地之光》即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迎来世界首演。11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排练厅提前探班,听编导吴虎生和舞者们讲述了他们的创排历程。


生活中汲取灵感,赞扬生命的不屈


“《大地之光》是去年年底开始酝酿,起初在我脑海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光点。”后来,受疫情影响的日子里,常年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们开始居家练功,这让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有了把生活经历搬上舞台的念头。


记者了解到,《大地之光》就是聚焦当代生活,将希望之力、信仰之力喻为“光”,讲述了一个生于混沌之境的“逐光者”为改善境遇、点亮世界而追逐光、播种光、最终成为“光”的故事,以赞扬生命在深陷困境时的无畏、不屈与顽强。



和过往作品不同,吴虎生坦言,《大地之光》的诞生之路并不顺畅。今年3月,居家期间,主创团队通过线上会议讨论剧本、舞美等方方面面的创作。5月3日,团长辛丽丽带领吴虎生、戚冰雪、张文君等组成一支七人“突击队”实行驻团闭环管理。直到6月5日,《大地之光》才在线上进行了首次排练直播。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场直播吸引了超41万人观看。


“月光”交响,古典元素与现代舞姿交融


作品中传达的向上力量感动了不少网友,也打动了几位主演的心。“这是一个励志的作品,就像我们的生活,在困难中始终向阳而生。”在剧中饰演“光”的戚冰雪如是感慨。


记者在排练厅里看到,剧中的女舞者们都身着tutu裙,但立起脚尖后,她们的舞姿却并不“古典”。对此,吴虎生解释道,“这样的效果和冲突是我故意而为之的,我想保留tutu裙和脚尖鞋这两大古典芭蕾元素,但同时打破原来程式化的编舞和衔接,以贴合剧情的表达和人物的属性。”也就是说,在《大地之光》中,观众既可以看到古典芭蕾元素,又能欣赏到现代芭蕾舞姿。



在剧中饰演“逐光者”的青年舞者许靖昆也表示,《大地之光》可以打破观众对芭蕾男生的想象,“我们不只可以跳王子,还可以在芭蕾中展现不同方面,诠释不同的角色。”


此外,交响性也是《大地之光》的一大特色。记者了解到,《大地之光》同时选用了贝多芬的《月光》第三乐章和德彪西的《月光》两首曲子。在吴虎生看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也是他近年来一贯的创作风格,“要与音乐融合,要强调芭蕾的舞蹈性。”


四易其稿,优秀作品才是立身之本


据吴虎生透露,为了让作品在呈现形式美感的同时,也能展现出艺术创作的思想性,他和编剧在创作初期投入了大量精力打磨剧本,前后经过四稿的修改,最终设定了“逐光者”“守夜人”“光”三个具体人物,故事也是围绕“逐光者”摘取光的历程展开,从编舞的角度来说,进一步加强了叙事性表达。


这让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十分欣慰,“优秀作品才是立身之本。2017年至今,我们每年都会拿出新作品,尤其是年轻编导一直在成长。这也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统,从创团之初的《白毛女》开始,40多年来,有近180部原创芭蕾在这里被孕育出来。”



记者探班当天,是吴虎生刚刚升任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的第5天。《大地之光》是他交上的又一份答卷。事实上,自2017年起,以吴虎生为代表的上芭年轻主创团队,已经陆续推出了《难说再见》《惊蛰》《青蓝紫》《浮生一梦》《长江之歌》等一批原创芭蕾作品。在辛丽丽看来,芭蕾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作人才的培养,健康的人才梯队建设才是海派芭蕾代代传承的坚实基础。


据悉,11月17日,《大地之光》就将进入剧场进行合成,本周末,这部原创芭蕾新作将在国舞剧场迎来世界首演。辛丽丽期待着,《大地之光》能让观众看到上芭自主创新、勇于攀登艺术高峰的努力和决心,“就像这部作品的名字一样,文艺工作者一直在迎着曙光前进。”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艺三十年、打磨四年,青年老旦侯...

2022上海书展将于11月18日...

50件文物跨越近8000年深情讲...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