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这段熟悉的卖报歌声,将在十一假期的仙乐斯木偶剧场里再次响起,一场讲述上海解放前夕,小报童们为帮助地下党员争取民族解放走街串巷的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10月2日至5日将连演8场。
《报童之声》讲述1949年临近解放的上海,一群靠卖报维生的流浪孩子,在报童学校年轻共产党员艾可馨教导下,学习革命歌曲和文化知识。小报童们不断为地下党递送情报,摸排敌人情况,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据介绍,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中的木偶不同于以往的木质偶,而是在传统制偶工艺基础上加入了3D打印技术,其表面呈现更多皮肤的肌理,使木偶看起来更真实细腻,也更能令小朋友接受和喜爱。
木偶身上的小机关也颇具巧思:在木偶的眼睛里装上两种颜色的led灯泡以显示不同的身份;又比如,可以转动的眼睛、可以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让木偶看起来更活灵活现。
此外,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中的两段光影戏可以说是“大制作”了,不仅用到了动画效果,表演所用的皮影也与传统皮影有不一样的制作、操作方式。有的皮影人物走路像手风琴的拉风箱,还有的皮影人物可以表演杂技。光影戏与剧情的穿插配合,让剧中的人物层次升级,也让剧情更跌宕起伏。
木偶+舞蹈+歌曲+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对于演员而言十分不易。在表演中,演员除了唱跳还要讲台词,这对演员的气息控制要求非常高。而人偶同台的形式,也需要演员与木偶之间有极高的默契。
剧方表示,《报童之声》木偶音乐剧是挑战、是融合海派木偶艺术的一次探索,主创与演职团队享受创排过程,也是自身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