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选书师”一词频繁进入大众视野,不少读者对这个称呼感到好奇:这个听起来有趣又新潮的职业真的存在吗?从出版社到书店书架,还热腾腾地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图书们,是怎样通过层层“海选”和“晋级”,最终来到读者面前的?
选书是书店的存活之本
“可以说,选书是一家书店的存活之本。”上海小有名气的独立书店神兽之间店长小红说,“就像一栋在建的楼宇,被选择的图书就是基石,用以支撑整座大楼。”
据店长小红介绍,在神兽独有的“通识框架”体系书单的产生过程中,选书是一件非常严格以及严肃的事情。当一本新书面世,神兽会先重点评估其原著(而非译本)的内容,是否具有逻辑性及科学性、能否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视角,其次再看国内出版社及译者是否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避免好书被引进国内,被个别不专业的译者给毁掉。综合评估之后,再决定是否纳入神兽之间的书单。
而另一个日常板块“人文美学”的书单选择,书店则会更鼓励所有同事,选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审美风格,甚至可以说允许员工“夹带私货”。“此外,很多书店选书时也会考虑畅销程度,这点当然有合理性,但基于我们书店本身的‘电商同价’机制(与京东自营同价、线下也可享受满减活动),因此,目前并不会将其作为选择标准。”
在小红看来,书店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可以、也应该是选书师,“每个人都能参与选书,这不是非谁不能胜任的工作。”
“手势”清爽至少需要十年功
不同于小众独立书店充满“个性”的选书过程,作为一家综合类图书、音像出版物发行机构,网点遍及各地的新华书店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选书的环节分为两步,一个是从出版社进行采购,另一个则是在门店进行陈列和推荐。”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告诉记者,“各家出版社在出版了新书后,我们的业务员会根据它们的品种、内容和畅销程度等来确定采购数量,随后再由店长、不同区域的营业主任或者营业员进行上架。”
有趣的是,如同上海俗语中喜欢用“头势清爽”来形容一个人思路清晰,在传统书店行业中,也有一群对图书市场了如指掌的“老法师”,一本新书拿在手里翻阅片刻,就能基本判断出它的品质、受众和销量。又或者,能根据社会热点、潮流走向及时地进行图书更新上架——
这种对图书的敏锐性,被称为“手势”或者“手感”。
“比如说介绍乌克兰文化的书籍,原本关注的读者不多,自从俄乌争端发生后,我们的书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吸引了不少读者购买。”江利举例道。不过,想要从普通店员成长为“手势清爽”的资深店员并非易事。
“如果一个乐手要经过一万个小时才能练就纯属的技术,那么好的选书人至少也要经手一万本书,才能养成这样的手势。”江利说,“就我接触过的一线营业员来说,没有十年的功力很难练就。”
“选书师”能成为独立工种吗?
那么,既然选书对于一家书店如此重要,为什么书店里没有“选书师”这个专门的岗位呢?
江利表示,如果要将“选书师”列为一个新的“职业”,首先需要国家人社部的认定,同步进行新职业标准开发,以指导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并要拥有一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从业人员队伍为前提。
此外,一个职业岗位需要根据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而就选书这项工作内容来说,不同于餐饮、制造行业等操作性机能,较难将其进行量化考核。“曾经我们的‘出版物发行员’被人社部认定为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2015年被取消。”
“图书选配在零售行业里是相对特殊的存在,它有很多基础性的要求,一般人员可以胜任。但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想要成为‘老法师’一般的存在,那个标准高起来又会非常之高。”江利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