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 | 送菜70天瘦了20斤,艺术社工连叉车都会开了!准备在社区美术馆策划一场志愿主题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2-06-24 13:51

摘要: 他们正在一家社区美术馆策划疫情相关的主题展览。

“瘦了不少啊。”复工了十几天,这是张佳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自3月21日开始义务送菜,到5月31日正式搬离陆家嘴,张佳华和一批志愿者小伙伴,在那里扎根了整整70天。如今,瘦了20斤的他回归自己的艺术社工本色,正在与文艺评论家和独立策展人王南溟一起,准备把一场与疫情志愿者相关的主题展览,搬进一家社区美术馆。


热闹的陆家嘴安静了

无比熟悉路况的他,转一圈也要3小时


张佳华本身是社会学博士,作为“陆家嘴艺术社区规划”团队成员之一,从高校离职后从事社会组织与社区工作。重点工作就是在陆家嘴负责老旧社区的社区动员、艺术社区策展及论坛组织。


起初,张佳华只是想将壹基金捐赠的瓶装矿泉水送到东昌新村。随着3月底浦东的病例数逐渐上升,浦东出现了用菜方面的困难,张佳华和自己所在的善行公益6位小伙伴一起,开始在商城路、崂山路街头的陆家嘴“三件套”背景下每天处理蔬菜。


(搬运物资的张佳华)


“我们是做艺术社区的,这样的场景,想想也有一些艺术化。以往,这里人来人往,都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那段时间,却变得无比安静,只剩下一堆堆的蔬菜、生活用品和各式货车。”


张佳华说,大家都知道,这片区域很繁华,但不知道附近还有很多的居民区。“这里有31个居委会,有些居委会服务管理着多个小区,统计来看,我们每天跑的点位超过50个,线路很复杂。不熟悉的人,可能兜一圈,一天时间都没了,我对这里比较熟悉,仅仅是转一圈,把东西卸掉就走,最快也要3个小时。”


开坏了私家车,学会了开叉车

最难忘一个人的“驻守者”


每天,这个志愿者团队配送4000包至8000包,约等于两个盒马门店的运力。人手最初只有6个,后来,社会组织人员、居民志愿者、餐馆老板、普通职员、菜场摊主、酒店老板等,都加入进来,也就20人左右。


大家早上七八点到岗,9点钟开始梳理当天的配送清单,分拣、配送、电话短信通知、装卸货等流程紧密衔接,每天忙完已是0点左右。


(5月31日团队撤离陆家嘴,撤离前后,街道晚上恢复了人来人往)


坐在御河硅谷园区的办公室里,张佳华看上去比疫情期间略胖了一些。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自觉地搓搓手。“我一下子瘦了20斤,6月1日后休息了一周,现在涨回来一点。”张佳华说,团队里的成员都没干过那么重的体力活,随着物资逐渐增加,平均每天每人要送1吨的货物,“特别是最开始有很多水,一只手拎一箱,一天下来,手臂都麻了。整整70天,又是分拣蔬菜又是搬运,大家的手都变得很粗糙,甚至裂开了口子。”


总计70天的时间里,这个志愿者团队接收并送出的爱德基金会的货物超过50万元,加上其他基金会和团队成员自己支出承担的十几万元,义务送出的蔬菜等货物总价值在70万左右。


“我自己的私家车也开坏了,电瓶都没电了。后来是大众汽车支援了我们3辆试驾车。当然,我们志愿者团队也是在不断扩容,一些相对较好的车,也开过来当货车。”张佳华说,为了方便搬运货物,纯文科专业的他还学会了开叉车,并且开得又平又稳,平添了一项新技能。


(装满货的张佳华车子)


他们以平价方式搭配成蔬菜包,提供给附近居民;以免费的方式赠送到社区防疫人员和困难群体手中,送菜范围则涵盖陆家嘴、潍坊街道、三林镇、外滩街道、北蔡城中村家庭以及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其中最难忘的莫过于城中村和陆家嘴建设工地上一个人的驻守者。”张佳华感慨,城中村有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物资供应确实更加困难,“一个人的驻守者是我们偶然路过,看到他在蓝色围墙上探出一个脑袋。后来,我们把他加入配送名单,陆续给了一些食物,但不知道,前面那些天,他又是如何坚持。”


更多年轻居民知道了“星梦停车棚”

准备在社区美术馆策划一场主题展


“市民动一动,美好生活进一进;市民乐一乐,艺术社区长一长。”2020年末,在为陆家嘴老旧社区进行“艺术社区规划”时,策展人、文艺评论家王南溟写下了这样的标语。


去年,陆家嘴“艺术社区”更是有两件较为轰动的作品:一是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脏乱差的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改造之后整洁美丽,甚至赋予博物馆气质,举办了一场三星堆文化图片展;二是曾经作为东昌消防队瞭望塔的东昌大楼,将7楼50平方的空间里,变身为“楼道美术馆”。



因为比较熟悉,又天天配送蔬菜水果,整个疫情期间,张佳华与周边的小区、居委保持着紧密联系。“东昌新村居委会书记曹骏的家就在隔壁小区,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但他在居委会住了整整70天,没有回家。”张佳华说,其间,曹骏想要一些方便面,解决喝一口热汤的问题,“跑了一个多星期,才总算帮他们买到了一些。”


“我也看东昌新村居委拍的照片,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还有很多年轻人参与,曹骏书记还利用休息时间,带他们参观星梦停车棚展出的文物。因为平时忙于工作,年轻居民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星梦停车棚,而且还那么漂亮,充满了艺术气息,他们对艺术走进社区的方式很赞同,也很欣赏。”张佳华说。


张佳华表示,在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后,他和艺术社区的发起人王南溟进行过一次沟通,相关团队正在进行策划,希望在碧云美术馆也是国内第一座定位于社区美术馆的地方,举办一场疫情志愿者相关的主题展,“有太多的人为我们这座城市付出了努力,有太多的感动瞬间值得铭记。这家美术馆就在社区,希望有更多的居民走进去,重温这段难忘的时光。”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交大的“远山领读计划”有了全新打...

民间舞蹈达人亮相国舞剧场,为平凡...

华天推出人马一心公益项目,“马语...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