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雨水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在黄浦区船舶馆方舱医院,薛飙一边配合着隔离与治疗,一边忙前忙后,自己记录的工作日志上,日程密密麻麻。从在居委帮忙,到感染后转移到方舱,这位黄浦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酷爱“铁人三项”的达人,始终在志愿者岗位贡献力量。
往日的“铁人”倒在正面战场
在群体岗位工作多年,薛飙不仅是全民健身的推广者,更是一名参与者,是体育运动的超级达人。往日,翻开他的朋友圈,信息大多与运动相关,常年参与各类马拉松赛事,桨板这样的新潮运动也玩得很溜。
但薛飙更擅长的,还是“铁人三项”,常年保持着有规律的训练节奏,甚至专程拜了徐刚为师,后者是第一位进入国际自行车联盟(UCI)的中国车手。
(薛飙往日进行自行车训练图)
正是因为良好的运动习惯,薛飙身材健硕、皮肤黝黑、体能充沛。本轮上海疫情出现后,薛飙把昔日的自行车、跑鞋、泳衣等统统收好,换上防护服直奔社区防疫一线,在瑞金二路街道陕建居委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分发生活用品等工作。为保证不缺席防疫工作,他于3月31日起开始全天驻扎单位,确保防疫工作随叫随到。
起初,他还抽出时间,在骑行台上“过过瘾”,并发布了一条充满着竞赛气息的动态:明天我要“开赛”了,人生中有很多场不期而至的比赛,会令人沮丧退却,无助彷徨,但更能使人充满力量,希望所有人都能“完赛”。
(薛飙在帮忙分发物资)
4月5日晚,薛飙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头疼等症状,隐约感觉情况可能不妙。4月7日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尘埃落定,他成了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很遗憾,我感觉我还没能做太多却先倒下了”。当天夜间12点,薛飙便被转运进了方舱医院。
在“第二战场”再拉一支队伍
与所有的病友一样,刚进方舱之时,薛飙也充满着对病情和环境的不了解,内心有些忐忑,甚至节奏也被打乱,很难踏实入睡,没有了往日“铁人”的精气神儿。
一个不完整的睡眠之后,薛飙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躺平”。他主动熟悉环境,留意到方舱内有一些“阳性”志愿者正在协助医务人员组织送餐等工作。薛飙找到志愿者代表,表达了想要加入的愿望,当天下午,他又一次穿上防护服,在方舱医院的相关区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比赛。
(志愿者在分发餐食)
薛飙发给了记者一份简单的“工作日志”。透过“工作日志”可以看到,薛飙在方舱的普通一天忙碌而又充实:上午8点半开始核酸检测,之后的内容还包括分发午饭、分发健康管理和情绪疏导登记表、帮助患者测量体温、分发晚饭、办理入院登记手续等。
如今,从最初10名“病友”加入,到已经组织起一支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薛飙被任命为黄浦区集中隔离收治点船舶馆患者临时党支部书记。志愿者人员包括入院治疗的医护人员、公务员、物业工程部人员,甚至还有两位松鹤楼的小帅哥。他们通过维持秩序、呼叫病人、为大家调整手机核酸码、分发餐食等工作,大大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压力。
记者与薛飙的部分对话——
问:患者在方舱的状态怎么样?
答:在方舱,最主要的是调整好心态,让更多人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冠肺炎。现阶段可能有些谈“冠”色变的味道,很多轻症患者进入方舱之后,也会潜意识里选择“躺平”,这并不可取。我们已经陆续有一些痊愈的朋友出舱,这给很多身处方舱医院的患者很大触动。
问: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在方舱做一名志愿者?
答:我曾有援藏三年的经历,对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都能较快适应,希望把这样的淡然和乐观带给更多人。我们的志愿者一直在鼓励大家,尤其是新转运进来的朋友,告诉他们不要因为感染而自暴自弃。
(志愿者工作场景)
问:对于正在方舱的患者有什么建议?
答:多喝水,做好个人防护,空闲时间用手机和朋友聊聊天,不要总想着新冠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乐观开朗的态度对痊愈会更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适时进行体育锻炼,方舱一般都有小块的活动空间,可以去晒晒太阳,做做拉伸,走几圈,对身体有好处,这对居家办公和生活的朋友们也适用。
问:自己会在方舱留多长时间?
答:按照治疗的标准和规定,如果连续两次转阴,我们可以出院回家。当然,即便我出院,也会安排好舱内工作。前几天,耀江花园居委会林龙全给我们方舱医院的志愿者送来了防护服、橡胶手套、面罩等防护物资。最珍贵的是,还特地给他们带来了一面党旗。
我把党旗挂在了方舱医院的入口处,并倡议每一位方舱党员志愿者同志在党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们以感染者的角色进入方舱,不能在外面和其他同志们并肩奋斗,那么我们就在这里开辟“敌后战场”,接续战斗,大家的心永远在一起。我们可以被击中,但永远不会被击垮!
问:如何看待总体的疫情形势?
答:我现在完全不害怕,对待疫情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这两天,周边咳嗽声也少了很多,说明大家都在同步恢复。我是体育人,人生好比铁人三项和马拉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好的有坏的,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放弃,因为再多坚持一下,可能就会冲过终点。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在默默“守沪”。有不分昼夜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筑起社区防控“阻隔墙”的基层工作者,有满载时蔬的千里驰援,有“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等。相信在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全面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志愿者工作场景)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