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疫情影响,上海芭蕾舞团的线下演出已经停摆了整整一个月。宅家的日子,演员们在忙什么?4月9日下午,记者连线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得知,在“线上演出周”火热进行的同时,舞团的百名舞者没有停下脚步。在宿舍、在家中,每个人都在坚持练功、编创新作,尽管把杆变成了窗框、舞台换成了阳台,但他们却通过艺术独有的方式传递着战疫力量。
窗框作把杆,优雅天鹅在衣柜旁起舞
上海芭蕾舞团的线下演出是从3月9日开始停摆的。虽然疫情突如其来,原本的海派芭蕾演出季被打乱,但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专业舞团,上芭迅速整合资源,很快拿出了新计划。
在辛丽丽的朋友圈中,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范晓枫,手扶着卧室的窗框缓缓点起脚尖;曾经闪耀舞台的美丽“天鹅”戚冰雪,右手支撑在衣柜门上,舒展着身体;瑜伽垫隔出一方空间,在收纳盒的辅助下,年轻的“喜儿”赵美慈一遍遍练习着脚下五位;首席演员吴虎生则在客厅里编创起他的新作《拥抱》……
原来,暂别舞台后,上芭的演员们就及时调整,开启了居家练功模式。“百名演员,大概70人住在演员公寓里,其他都在各自家中。”条件虽然不比排练厅,但有限的空间却未阻挡舞者们跃动的步伐。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没有把杆,舞者们就把房间里的窗框、椅子当作把杆;进不了剧场,客厅、阳台、卧室,乃至一席瑜伽垫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舞台;没有观众,家里的亲人、宠物就成了最特别的“监督员”;团长辛丽丽更是不定时地给大家“云指导”,一切那么不同却依然有序。
就连辛丽丽也感叹,居家的日子并不比平时清闲,甚至比在舞团的时候还要忙。“时间对芭蕾演员来说尤为宝贵,不能等,得动起来。”这两天,辛丽丽又忙着给演员队队长开起了会。“下周开始,每天上午9点半大家就要准时上线。居家也要有纪律,和在排练厅里一样,这样才能在红幕打开的时候,第一时间以最佳状态重返舞台。”
编创抗疫新作,“云上芭蕾”储量丰富
除了紧盯居家练功,辛丽丽还在忙着后续的“线上演出周”内容供给。记者了解到,3月29日至4月4日是上芭的首个线上演出周,6部海派芭蕾代表作率先登上“云端”,抒写红色情怀的《闪闪的红星》、充满异域风情的《马可·波罗》、芭蕾之冠《吉赛尔》、诠释上海包容并蓄的《城色2022》等等,系列演出刚一上线就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截至4月9日,上海芭蕾舞团仅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就达到了48.6万,收获网友202.8万个点赞,最高单一视频播放量超1400万。随后,上芭又在4月6日为线上演出进一步加码,带着《白毛女》《宝塔山》《天鹅湖》等七部作品和观众继续在云端相聚。
与此同时,上芭的创作步伐也未停止。辛丽丽告诉记者,线下演出停摆后,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就全情投入到了现代芭蕾舞剧《没有边界的旅程》的编创之中,3周时间,这个45分钟的作品已经完成了80%。不仅如此,吴虎生还在居家期间酝酿了新作《拥抱》,以此鼓舞身处疫情中的申城市民。
辛丽丽透露,目前,上芭还有20余台作品可以供给到后续的线上演出中,储备量很丰富,并且这些作品十分多元,既有古典芭蕾,又有现当代作品,既有国际知名导演的精品力作,也有舞团青年编导的原创新作。这些作品将陪伴市民观众在足不出户的日子一起享受海派芭蕾的魅力,也通过艺术的力量净化大家的心灵、鼓舞战疫士气。
芭蕾的美不只在足尖,更要传递向上力量
宅家的日子,辛丽丽也密切关注着上海每日的疫情发布情况。“我们团里有许多在职党员,很多都在社区抗疫一线做志愿者,其他人也时刻准备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辛丽丽也第一时间到社区报了名,不过,许多岗位都被其他年轻志愿者抢了先。
尽管遗憾没能参与到抗疫一线工作,但在上芭的云演出中,辛丽丽也收获了别样的回忆。原来,前两天在《花样年华》的展演直播间里,有细心的观众看到辛丽丽上线了,大家立刻在评论区里接力留言。“辛团你好,我来自广州。”“我是杭州观众。”“我就在上海长宁,离舞团很近。”“上芭什么时候到天津演出啊?”
热情的互动让辛丽丽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外地的观众也在关注我们的线上演出,大家接力说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全国各地的都有。”更让辛丽丽感动的是,在这些互动中,大家不仅共同欣赏着芭蕾的美,也互相传递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尤其是上海的观众,在直播间里相互鼓劲儿,这种正能量让辛丽丽愈发感到推出“线上演出周”的意义所在。
芭蕾的美不只在于优雅的足尖,更因为作品中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尽管线下演出已经停摆数日,但辛丽丽坚信,疫情终会过去,而“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拿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希望通过我们的舞蹈,不仅带给大家美的享受,让宅家的人能够舒缓心绪,还能够传递信心,让大家有斗志一起携手战胜疫情。”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