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用艺术点亮社区的他们,每天十几小时义务送菜:文化力量能撬动更多资源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2-04-08 11:38

摘要: 艺术社区改造的第一个项目,是星梦停车棚的三星堆文物图片展。

当车水马龙的陆家嘴按下暂停键,“三件套”高楼脚下的僻静街道,这几天总是停放着蔬菜车和一箱箱堆积的物质。

原本以艺术点亮社区的几名志愿者,就地转岗,变换身份,改以送菜暖人心。他们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服务小队,为附近居民送菜,从一天处理70包到一天2000包、10000包,再到现在每天100多吨……



从送艺术进社区,到送蔬菜暖人心


张佳华是此次志愿者团队的发起者。原本,他是陆家嘴“艺术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浦东善行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在艺术家和策展人王南溟的带领下,“艺术社区”在去年有两处“作品”轰动一时。


一是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脏乱差的东昌新村“星梦停车棚”,改造之后整洁美丽,甚至赋予博物馆气质,举办了一场三星堆文化图片展;二是曾经作为东昌消防队瞭望塔的东昌大楼,将7楼50平方的空间里,变身为“楼道美术馆”。


(星梦停车棚展览和外景)


平时,张佳华就和团队一起,在“艺术社区”忙碌和服务。随着浦东的疫情逐渐抬头,3月16日开始,张佳华决定,以陆家嘴街道慈善超市为枢纽,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生鲜配送,数量也比较有限。


3月21日开始,疫情逐渐加重,浦东的一波波社区闭环管理越来越严格,普通居民开始出现买菜难问题。为了保障居民生活,张佳华召集了善行公益的6位小伙伴一起,开始全力参与民生保供。



伴着“三件套”入眠,部分成员睡在蔬菜车里


张佳华的朋友圈里有这样几段视频:路灯和陆家嘴写字楼灯光的照耀,商城路崂山路街角的梧桐树下,圆圆的卷心菜堆成一座小山,志愿者小吴手起刀落,十几天来,他已经砍了几万棵菜;为了一次能多送一些菜,志愿者用自来水管串起十几袋菜,两个人抬着前行……


张佳华介绍,菜品主要是青菜、土豆、番茄、茄子、生菜、卷心菜等居民迫切需要的食材,由几个上海的菜场提供。团队前一天接收,分配成30元的蔬菜包和30元的水果包,由居委对接需求或者由社区志愿者组织团购,第二天以平价配送给陆家嘴街道、东明路街道、三林镇和北蔡镇的居民。一些急需的或者是比较困难的老人,则是打折甚至免费配送。



“一开始,大家都是用志愿者的私家车和电瓶车配送,有8辆私家车和2辆电瓶车。”张佳华说,配送至今20多天,志愿者团队从6个人扩充到超过20人,社会组织人员、居民志愿者、餐馆老板、普通职员、菜场摊主、酒店老板等,都加入进来。


随着物资越来越多,车队也不断扩容,目前已经有四辆10吨货车、一辆32吨卡车,还有若干辆私家车。“一开始就堆在慈善超市门口,现在街面上也是菜,商城路崂山路拐角处停满了车。”张佳华说,为了避免与更多人接触,发生感染风险,也为了保障物质安全,部分志愿者晚上就睡在蔬菜车里,“远处就是小陆家嘴,真的是伴着‘三件套’入眠。”





凌晨两三点回家,火锅店老板免费烧饭


为了提高送菜的效率,团队在短时间内开发了“食事小店”小程序,从最初的一单单送,到如今的社区团购集体送,志愿者队伍也在优化着路线,每次,面包车装满至少300单才会发车,每天要处理的订单在3000个以上。志愿者团队送到小区门口后,封在小区内的“艺术社区”志愿者会接力,将菜一份份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张佳华介绍,除了连夜运输物品的司机和工作人员,其余志愿者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岗,9点钟开始梳理当天的配送清单,分拣、配送、电话短信通知、装卸货等流程紧密衔接。记者晚上11点与张佳华联系,整个团队依然在忙着配送、理货。每天,张佳华回到位于航头的家,已经也是凌晨2点左右。



为了自身安全,团队成员每两天做一次核酸,每天再做一次抗原检测。但一天两顿饭,是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由于好多店铺在封控期间都关闭了,张佳华一行找到崂山路商城路交叉口的涮羊肉火锅店。这家店有十几位员工被封在周边小区,所以福建人康老板就带着两三个员工留守在店里,每天给他们做饭送过去。


巧合的是,这家店原本不在这里。“崂山新村改造的时候,规划了一个给社区孩子们活动的逗乐园,为此拆除了一家违建的火锅店,原来就是这家涮肉馆!”张佳华感慨,“做两顿饭,店里要消耗掉一整罐的煤气。得知志愿者的车队在给居民送菜,老板豪爽答应,免费提供给我们。”



记者与张佳华的部分对话——


问:为什么会想到给居民送菜?


答:我们“艺术社区”在附近已经服务工作了几年时间,哪个片区老人多,哪个片区老人比较困难,我们都比较熟悉。后来,疫情越来越严重,居民用菜也困难,我们就决定给更多居民送菜,很多公益组织也很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货源。


问: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为何可以短时间组建起一支志愿者队伍?


答:这次志愿者团队所在地,其实是东昌路打造的艺术片区。从艺术家到居委会,再到社区志愿者,彼此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们使用的便是当初做艺术社区的社会动员方式,没有一位拒绝。这次送菜,团队也率先想到了被封闭的星梦停车棚首批居民志愿者,反哺为社区付出的居民们。在艺术的润滑下,社区能够撬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问:每天服务时间怎么安排的?


答:我们团队成员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到岗,每天9点开始梳理当天的配送清单、分拣、配送、电话短信通知、装卸货等。中午13点由陆家嘴街道慈善超市隔壁的涮羊肉馆老板志愿者做饭做菜,20多位志愿者免费吃。



问:团队服务的困难点在哪里?


答:困难主要是能出门的人不多,能上路的车更少,所以装卸、配送、客服等环节都很辛苦。一小部分人每天回家吃住,还有些一部分住在陆家嘴附近酒店,酒店也加入和支持我们志愿者团队,提供免费的住宿和洗澡服务,还有一些志愿者,干脆就在车里睡一觉。


问:团队如何做好防护?送菜感动服务于居民的过程中,有没有其他让你们感动的地方?


答:团队每两天进行核酸检测,每天自检,配送小区的志愿者穿上防护服。


当我们把菜送过去,即便是接应的志愿者,感激的眼神和话语就让我们感觉很值得。


当然,令我们感动、给我们力量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如:很多社区的独居和困难老人通过居委会联系我们,解决老人在疫情下的吃饭问题。还有很多平时不打交道的餐馆和菜场老板、社区居民都主动来加入志愿者。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渡过难关,重新拥抱我们无比熟悉、热爱的上海。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灯光师、音响师、高级教员,演出停...

云端剧场再相会,芭蕾、昆曲、民乐...

从云读好书到云上书榜,世纪朵云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