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迷们正在享受一年一度的光影盛宴时,全国近30个城市的影视主管部门负责人也纷纷齐聚上海“取经”。
6月13日,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举办的“推动国内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建设发布会暨‘上海经验’推广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
“我们期待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构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影视摄制服务体系,助力电影强国建设征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如是感慨。
取景专业化需求愈加强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影视剧组在各地城市外景和自然景观进行取景摄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影视摄制服务日益成为影视创作生产流程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一个环节。
然而,纵观全国范围内的影视摄制服务水平,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属地相关政策不熟悉、跨地区协调服务能力弱、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奇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剧组的协调成本居高不下、制片周期无法保障等行业不良连锁反应,整个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制约因素。
中国影视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在取景专业化、精细化方面转型升级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构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影视摄制服务体系,为我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成保驾护航,已经成为行业内一个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影视取景地数量突破300家
让人惊喜的是,这诸多困扰剧组取景拍摄的问题在上海却颇为少见,这是因为上海拥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剧组保姆”。据中国电影基金会等单位历时近3年的调研发现,上海市委宣传部早在7年前就联合上海市9大部委共同出台了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政策,并且为建立和完善上海电影摄制服务机制而在国内首次设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并在随后每年推出一版中英双语的《上海影视拍摄指南》。
2020年,这本指南还升级为了电子版,到今年更是打造出了数据平台。这让各大剧组在上海拍片的体验相当之好:只要登录数据平台,就可以轻松浏览全上海按区划分的取景地,里面不仅有地点和联系人,还能看到这个取景地的图文和视频介绍。如果希望协调一些高难度的取景地,通过数据平台还可以向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线上提出申请,迅速就能收到答复,并能被免费高效地服务。
如此规范、标准和国际化的服务,让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有了“老娘舅”和“剧组保姆”的美誉。机构负责人于志庆告诉记者,如今,机构在全市16个区都设立了工作站,取景地的数量变化也很好地体现了上海这些年在拍摄服务方面的工作。“2014年,由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认定的上海影视拍摄推荐取景地是75家,2016年底迅猛增加到219家,2019年这一数据增加到了266。如今已突破300家。”
“上海经验”从点对点到区域共享
上海在影视摄制服务方面的经验,一直受到全国不少兄弟省市的称道。借着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些影视摄制服务需求旺盛的城市和电影行业代表也纷纷齐聚上海“取经”。唯有不同的是,此前遇到前来“取经”的兄弟省市,上海都是点对点分享经验。而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下,“上海经验”也实现了区域共享。
2020年8月,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就与长三角首批17家影视拍摄基地共同宣布成立了“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于志庆当时曾在成立仪式上表示,联盟未来将积极打造五个“一”:构建“一套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出版“一本影视拍摄服务指南”,建设“一个影视拍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一组影视拍摄地评价机制”,组织“一批影视展会集中呈现”。如今这些共识也已经迅速得到了落实。
就在全国各城市组团来“取经”的前一天,“长三角影视拍摄基地合作联盟”刚在电影节电影市场内举办了联盟推介会暨《长三角影视拍摄指南》发布会,显示这个区域一体化联盟再结硕果。“联盟工作在迅速推进,我们承诺的五个‘一’,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只剩下影视拍摄地评价机制,这是请剧组给取景地打分,督促大家更好为剧组服务,助力影视产业发展。” 于志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