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新定义“主旋律”和这届“年轻人”了!人气口碑双在线,电视人迎来行业大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1-06-11 17:53

摘要: 愿将电视行业的“大年”,成为“常年”和“年年”。

随着各项白玉兰奖项的揭晓,历时五天的第二十七届电视节在10日晚成功落下大幕。在迎接建党百年之时,上海电视节无论是作品呈现、论坛交流,还是产业展示、展播展映惠民等,都反映了后疫情时期中国电视事业和产业迅速复苏、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前行的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继去年上海电视节重新定义“现实主义题材”后,今年的上海电视节,“主旋律”和“年轻人”也成始终绕不过去的热词——是时候该重新认识他们了。



主旋律的胜利:它是对一切美好生活表达的代名词


作为中国电视三大奖之一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以“专业奖”的定位受到业内和观众的普遍认同,它的“风向标”作用持续多年。在6月10日晚的颁奖典礼上,此前呼声颇高的电视剧《山海情》凭借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和最佳中国电视剧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另一部近期大热的《觉醒年代》也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可谓众望所归。


事实上,今年的白玉兰奖自公布入围名单之初,就成为各界热烈讨论的对象,在网络上,“神仙打架”是对今年白玉兰奖竞争白热化的形象描述。而“主旋律”成为热词,主旋律作品受到无数年轻人追捧的现象,更让很多电视人备受鼓舞。


“我们过去对主旋律可能有一些狭义的理解,但事实上,凡是能够将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呈现出来的作品,能够让观众投入进去映照到自己生活的,其实都应该叫主旋律,因为它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本届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一席话引发广泛认同。


另一位白玉兰奖评审、导演傅东育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可能是之前的若干年里,国产剧的创作者们将主旋律“高高搁在了天花板上”,也可能是大家对于“主旋律题材”的定义过于狭隘。傅东育直言,“于我来讲,主旋律是表达这个民族这群人,我们14亿人共同的期待,对生活共同的美好愿望。当电视剧创作者开始表达这个命题的时候,就是主旋律的表达了。”



关于“主旋律”作品的探讨,也从白玉兰奖评选一直延伸到了白玉兰论坛、互联网影视峰会等板块。


《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在一起》《觉醒年代》《装台》等五部入围剧的主创人员在白玉兰电视论坛,分享了创作经验和拍摄感受。这些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体现了认识生活、还原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特质,传递了电视人攀登创作高峰的努力和信心,赢得了广大青年观众的高度赞扬。



年轻人的渴望:对优质的主旋律作品需求旺盛


接受专访时,关玲告诉劳动报记者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出现的好几部主旋律作品,她最开始都是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了解并去观看的。


“也许他们是所有青年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那群人,他们上过大学、有知识有文化,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眼光也变得独特。当然,他们会喜欢青春剧、偶像剧等不同类型的剧集,但同时他们特别渴望主旋律作品能够拍得好看,他们是有这样审美需求的。”


为什么主旋律作品能在过去这一年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实际上还是关于主旋律的创作问题,这才是核心。”傅东育认为,当一部作品开启了对人们生活细节、包括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历史与当下关联的表达时,都会润物细无声地对受众输出感染力,“它就像我们的父辈传承到我们,我们再延续到下一代的品质,这种美好的传承能影响到当下的年轻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今年的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的入围名单,就能了解到过去一年来,多少电视剧人在潜心创作。《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在一起》《觉醒年代》《大江大河2》《流金岁月》《三叉戟》《三十而已》《隐秘而伟大》《装台》10部竞争“最佳中国电视剧”的剧目,人气和口碑双双“在线”;陈建斌、黄轩、王凯、于和伟、张嘉益和倪妮、热依扎、谭松韵、童瑶、闫妮等角逐“最佳男/女主角”奖项演员,无一不是靠扎实的演技、生动的角色塑造来打动观众。


“出现这样的现象,离不开我们这个行业的努力,我们还是有信念、有理想、有职业操守的。”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刘进导演说,在创作上升到新高度的同时,观众的精神需求也在提升。在本届电视节的论坛、市场、评委见面会、获奖人员见面会上,电视人们都在表达中把讴歌时代、与时代同行当做自己的追求和责任,因为,这是时代赋予电视工作者的使命。



创作者的大年:作品产业双丰收,还将出海展播


今年,上海电视节特别举办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开幕仪式,仪式上启动了“百年风华·视听共享”全球播映活动。《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在一起》等50部优秀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从今年6月至10月将通过在德国、巴西、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五大洲10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的展播。从上海、从上海电视节出发,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梦想的故事,体现出了主办方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责任与担当。


在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理想照耀中国’庆祝建党百年重点电视剧海报展”中,一幅幅巨幅海报气势恢宏,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海报展精选了49部近年来涌现的优秀电视剧作品,其中既有入围本届白玉兰奖评选的《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在一起》《觉醒年代》《大江大河2》等新剧,也有《士兵突击》《亮剑》《潜伏》等经典名剧,反映了我国电视剧创作生产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格局。一幅幅海报,也串联起观众的回忆,有观众说“我还记得当年看《士兵突击》时的感动,每到片尾音乐响起,都会热泪盈眶。”


感动常在的背后,是上海电视节持续引领内容创作、推动行业深度思考,最终带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不断努力。


扎实的创作,不仅体现在传统电视行业,也体现在互联网视听行业,它们也自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峰会,在电视节期间发布了《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21)》等三大权威报告:在我国互联网网民数突破9亿大关后,也让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仅2020年网络视听收入已达2943.93亿元,同比增长69.37%。


在本届上海电视节,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这一年,是电视人的“大年”:创作上,诞生了大量的优秀剧作,产业上,也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上海电视节如何继续发挥中国电视创作推动平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展示平台、电视成果市民共享平台的效应,将“大年”变为“常年”和“年年”,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书展首次推出吉祥物“逗点”,...

白玉兰奖得主第一时间都说了啥?最...

于和伟、童瑶分获最佳男女主角!第...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