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公司团建时要求员工点燃棉花并放到嘴巴里进行“吞火”挑战的新闻引发热议。媒体调查发现,此类“吞火”的团建项目已成为一些专门从事团建培训公司的标配,并被包装成“克服心理恐惧、增强自信心”的训练活动。
众所周知,往常见到的“吞火”表演多由杂技演员等专业人士进行。如今普通的企业员工却被要求将燃烧的棉花放入口中,以此来克服恐惧心理,这样的活动真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恐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克服,它需要时间和专业的指导,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吞火”行为可以解决。
团建,原本是企业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之间沟通与协作能力而开展的活动,但近年来,一些公司团建活动似乎走入了怪圈,从最初的户外拓展、团队游戏,演变成了各种奇葩甚至带有侮辱性和危险性的行为:如被迫模仿动物爬行、亲吻垃圾桶、跪地互扇耳光,现在又要求员工“吞火”……这些荒诞不经的团建活动成为员工们不得不面对的另类考验。
奇葩团建活动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扭曲的企业管理文化。某些企业或许认为,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员工的斗志,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然而,企业员工理应被尊重、被关怀,而不是被当作试验品或娱乐对象。员工被要求做出一些违背常理、有损尊严的行为,不仅无法达到团建的真正目的,反而会让员工感到被侮辱、被伤害,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归属感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奇葩团建还往往与员工的评优、晋升乃至“饭碗”挂钩。这种不准请假、强制性的参与方式,某种程度上是对员工权益的剥夺。企业将这些活动作为评优晋升的门槛,甚至以裁员相威胁,迫使员工不得不参加。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互相了解并提升团队能力,是众多企业团建的初衷。若员工要冒着被烫伤的危险,被迫参加“吞火”表演,这种忽视员工生命健康做“服从性测试”,无异于是在“玩火”。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尊重员工,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而不是将他们当作可以反复测试的工具。
说到底,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快乐中成长,在尊重中前行才是正道,而“玩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最终会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