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落户浦东,打造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新模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4-05-22 15:00

摘要: 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781亿元,全市占比40%。

5月22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此次大会以“链聚浦东,星耀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综合改革效能,整合产业发展资源,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产业“核爆点”蓄势待发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浦东坚持投入发展的主导产业,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781亿元,全市占比40%。随着引领区建设的推进,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形态,产业“核爆点”蓄势待发,并辐射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


浦东新区科经委介绍了浦东新区促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围绕支持多元化主体集聚、产品全流程加速、产业生态化发展三个方面,聚焦“基础研究、创业投资、空间打造、功能平台、产医融合、制度创新、人才集聚”7个工作重点,形成18项政策举措。特别是针对性地支持国际化发展、全流程加速和新赛道布局,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进一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介绍深化产医融合政策举措。公布2024年第一批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优化快速入院流程;全面推行医学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正式上线“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系统”。同时,浦东新区将通过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支持区级医疗机构优先使用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


勇担标杆,深耕产学研医融合


为推动临床研究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浦东新区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签订共建“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合作协议。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是本市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工程之一,致力于围绕临床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和临床研究服务两大核心功能,开展转移转化与投资、数据挖掘与利用、临床研究服务与疾病队列建设等三大板块业务。


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签约落户浦东,是浦东聚焦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原始创新研究和医企供需对接新机制,打造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新模式、建设生物医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效实践。


同时,浦东新区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启动“交大医学院-张江临床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交大医学院-张江新药发现与临床转化融创平台”。前期,浦东新区和交大医学院紧密对接,围绕交大医学院附属医疗机构、平台资源和浦东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共同打造服务临床研究、新药发现的公共服务平台。


“十四五”开局之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已经开始在浦东布局。两个平台的启动,将推动交大医学院进一步融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发挥“院校-医院-园区”联动效果,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会上,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两家产业发展公司分别由张江集团、外高桥集团牵头组建,聚焦产业发展和园区服务,推动实施由传统园区开发向专业化产业服务转型的战略。接下来两家产业发展公司将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贯通行业研究、产业招商、项目孵化、创新投资、空间匹配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园区企业发展。


会上发布了2024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包括恺兴生命的CAR-T细胞疗法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科州制药的国产首款MEK抑制剂妥拉美替尼胶囊、倍而达药业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截止目前,浦东新区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药24款,其中今年3款,占全市100%。同时,浦东新区目前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新药16项,更多具有策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浦东形成“核爆点”,加速推动浦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据悉,目前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规划面积约34平方公里,包括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逐渐成型。在空间保障方面,推出一批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到2025年底,新区预计将提供2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保障企业空间发展需要。在制度创新方面,新区正在推动细胞基因外资准入、跨境分段生产等先行先试,通过“变通”与“填白”,重构优化产业生态。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新区近年来陆续发布细胞基因、生物制造等行动方案,加快布局新赛道、新方向。


头图为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签约现场。浦东新区供图


责任编辑:郭娜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集聚闵行近半生物医药类企业,浦江...

2023青浦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

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