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报告显示,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指数年均增速高达11.17%,比2011年以来的年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成效初显。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2022年,上海输出长三角技术合同976.80亿元,较2018年的172.79亿元提升了4.6倍,占上海对外技术合同输出的比重从32.34%提高至42.63%。
2022年上海向长三角地区输出专利3891件,较2018年的932件提高了3.2倍,上海策源,长三角孵化,已经成为串联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跨区域合作的空间新范式,为助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长三角模式。
此外,三省一市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的排名中,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带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和创新一体化,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紧随其后,成为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与2018年相比,嘉兴市协同创新水平排名提升最快,从原有的17位提升到了2022年的第6位,安徽的阜阳、六安和宣城排名提升速度仅次于嘉兴,分别提升了9位、8位和7位,后发追赶势头正劲。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陈海鹏表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成效在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是聚合力,前沿科技实现突破。近年来,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在不断涌现。例如,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等一批单位,绘制了“授粉小鼠脑图谱”,并自主开发了TB级光学成像大数据神经元追踪及分析软件,为研究全脑神经链接图谱建立了一套国际领先的研究方法和流程。
二是汇资源,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386.30亿元,相比2018年的5951.89亿元增长了57.70%,占全国比重达到30.49%,比2018年增长0.2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长三角大型仪器共享数量达到45911台套、价值544亿元,三省一市已经充分具备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合作和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经费供给,为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平台。
三是促发展,创新辐射提质增效。长三角科技创新发展合作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三省一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总共13351.22亿元,占全国比重27.94%。而在2018年,三省一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仅为3407.52亿元,占全国比重仅为19.25%。5年来,长三角搭建了大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了大量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和培育,三省一市的行政壁垒不断破除,科技创新从区域间协同迈向了共同体建设。
头图来源: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