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至今,朱乃楣扎根在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从最普通的一名教师,到如今的上海市特级校长,她用最纯粹的初心,坚守一方校园,追寻最本真的教育。
她敢为人先,早早地和高校开展研究,为孩子们打造适切而有意思的课程;她借校名“洵阳”的谐音,提出了“寻阳”文化,意为“为每一个孩子寻找生命中最美的曙光”。
渐渐地,孩子们在课程的浸润下打开自我,变得灵动活泼,内心温润;洵阳路小学也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我想把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转化为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优质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得到圆满。”朱乃楣说,这既是她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是自己身处的这座城市的时代精神。
推出学科教学改革,25年研究见证孩子成长
朱乃楣告诉记者,她自己刚刚执教洵阳路小学时,这是普陀区一所环境、师资、生源都最普通、最平常的学校。“我印象很深的是,当了校长以后,和孩子拍照,他们紧张的小脸、怯生生的眼神刺痛了我。当时,我就觉得,孩子不该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勇敢地抬起头来,能够自信地露出笑脸,能够大胆地与他人交流。”
所有美好的理想都需要通过课程的创设得以落实与转化,学校的变革也是从学科教学改革起步的。于是,在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1998年,她与华师大高校合作开展研究。从课堂教学改革到今天的“分科·综合”课程教学新形态,朱乃楣用整整25年研究见证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期间,1998年,她带领团队开展“类结构教学”研究,改变课堂样貌,关注学习方法指导;2011年起,学校通过大数据的采集、跟踪、分析,用学生“画像式评估”解读学习风格与特质,对每个学生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为不同类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策略;2015年开始,她着手启动课程整合下的综合学习,构建基于儿童经验,凸显生活与学科跨界渗透的“洵美课程”,形成了“主题-广域-模块”低中高三学段递进式综合课程体系。上午进行分科学习,下午开展综合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可选的个性化课程。
在她的不断努力之下,孩子们变得自由、打开、灵动、自信、阳光,学校也跃升为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监测名列前茅的高质量学校,成为市新优质学校建设标杆校,被誉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在美的环境中培养审美力,为孩子提供圆梦空间
如今,漫步校园,“洵阳十景”点缀其间,一步一景,景景皆有趣。教学楼棕色的外墙,被灰色的瓦砾包裹,远看像雅致的小洋房;潺潺流水的景观设计,别致独特的“寻阳号”……优雅精致的校园是石泉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过的路人常会驻足观赏,有的甚至还要打卡留念。
“有人问我,学校里的这些风景都是谁设计的,其实,这都是我与‘文化工作坊’的老师们一起携手打造的。因为,再优秀的设计师也没有我们了解学校的文化内涵,了解学生的需求。”朱乃楣用自己含蓄而又温柔的方式,让校园景观拥有教育的力量。
不仅如此,她也耗费了近六年时间,改建校园空间,“上天入地”开发出近1500平方米的地下活动场域,设计了“WIDE SPACE”四大课程空间。孩子们每天在空间站里尽情地“玩”,他们像工程师、艺术家、科学家一样学习、探索、发现、创造,成就自己的梦想。
当空间设计与课程融合,孩子们对美的体验,创作的灵感便一触即发。“今年的毕业典礼,孩子们就亲手设计绘制了‘洵阳十景’的明信片,作为礼物赠予学校。”朱乃楣说,当每一天都浸润在美中时,也会得到美的回馈。
不忘初心,昔日学生如约回到母校执教
能够回到洵小,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在朱乃楣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教师投入课程实践,寻求自我突破,在教育沃土上慢慢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现任学校体育教研组长、校园足球总指导员的孙激钦老师曾是洵小的一名学生。提及校长,儿时的一件小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我那时作为足球队队长,每天学习、训练、住宿都在学校。有一次足球决赛,我不小心崴了脚受伤下场,当时,朱校长第一时间就来关心我的伤势,还和我闲聊,问我长大后有啥梦想。我脑子一热,就说我想成为体育老师!”毕业13年后,孙激钦真的如约回到了学校。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声音:回到洵阳,像我的教练那样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的孩子。
近年来,洵阳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让石泉地区的百姓收获了教育的幸福感,所有的一切都超出了百姓的期待,成为老百姓信任的,首选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对此,朱乃楣说:“我们是最普通的学校,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心系教育,永担责任,朱乃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