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沪郊金山举行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发布会——上海金山工业区正式更名为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的背后,是一个发展了19年的工业园区自身寻求蜕变,通过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园区制造业从“基础性”向“战略性”跃变的深层次变革。
新理念:从“吃得饱”到“吃得对”
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艾创、如意航空、柘科二期、瑞能、特百佳新增投资等项目签约落户上海湾区高新区,计划总投资80亿元;而去年全年,上海湾区高新区共有21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117.6亿元……
“这些签约落户的项目,可以说都是根据产业定位精挑细选出来,而近年来,想落户园区,但被我们主动淘汰的项目,每年都超过50个。”新金山发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喜军说。
是因为实在“挤”不出土地指标了么?实际上,高新区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开发面积22.8平方公里。目前有6200多亩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是上海市域内自身净地空间最大的区域之一。
“园区招商就像吃饭一样,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还要考虑到食材的合理搭配,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对,吃得健康。”彭喜军说。
结合全市乃至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高新区确立了“3+3+X”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
虽然开工和新签约的项目数量不多,可高新区引进的项目质量却不容小觑。去年签约的艾美疫苗,是一家国内头部疫苗企业,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疫苗集团。艾美疫苗的国际总部和产业化基地将落户园区,项目拟投资建设规模为50亿人民币,总用地500亩,建设艾美国际创新疫苗产业园。
新思路: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前不久,落户于上海湾区高新区企业幂帆科技,成功中标成为昆山某知名半导体企业多条流水线的半导体无氧烘箱设备的供应商,一举拿下单笔超过8000万元的大订单。
幂帆科技是芯片产业链上游的一家企业,生产制造芯片所需的半导体烘箱设备。2016年,幂帆科技落户高新区时,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年产值也只有七百余万元,而今年产值预计要突破2亿元。曾经靠“抄作业”维持生计的“后进生”,现在却把研发和设计放在上海,把代工厂放在了韩国,幂帆科技如何跨进了“优等生”的序列?
“当年之所以选择落户高新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这里正在形成以和辉光电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而我们正是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实现创新跨越的肥沃土壤。”幂帆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葛春华说。
近年来,上海湾区高新区围绕龙头企业和辉光电, 整合了从上游材料、设备、组建,到下游智能终端应用等,已汇聚了奥来德、升翕 、繁枫、精珅、玟昕、九山电子等上下游配套项目30余个,整个产业链项目投资超过500亿元,实现了从上游的材料、设备、组件到下游的智能终端应用等领域已全部覆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效应日益显现。
从龙头企业到整条产业链,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上海湾区高新区近年来通过产业链招商,不断进行强链、补链、增链、扩链,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明显,产业标识度不断提升。
新跨越:从“基础性”到“战略性”
最近,上海升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租厂房5000平方米布局新赛道,开始了硅基OLED蒸镀机的研发,预计今年将完成样机研发生产,将有希望在这一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新型显示产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是近年来上海湾区高新区推动制造业从“基础性”到“战略性”跃变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高原区仅在新型显示产业这个产业链条上,就吸引了近2000名高端人才,已申请专利超3000项,获得授权专利超800项。
目前,上海湾区高新区正在构建“3+3+X”产业体系,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湾区生物医药港、华东无人机基地、上海新型显示产业园成为首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其中,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