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沪医疗队:每小时手工加样6个96孔板,手臂就像“机械臂”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2-04-26 10:16

摘要: 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速度为上海的“动态清零”撑起了一把有力的疫情“防控伞”。

核酸检测一直是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关键技术手段,及时筛查出阳性、及早发现传染源、降低疫情扩散风险,落实“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从4月3日起,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一行300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这支检测队来自广东全省19个地市17家省(部)属医疗机构,他们用速度为上海的“动态清零”撑起了一把有力的疫情“防控伞”。


每小时手工加样570管

是仪器加样的2倍


“核酸检测工作是抗疫防疫的关键环节,与病毒竞速,就是要‘以快制快’,在要求时间之内完成核酸检测,揪出传染源,才能跑赢病毒。”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党支部书记赵可伟说,“如果将防疫比作一场战役,核酸检测就是打冲锋;这场战役持续时间长短、规模大小,取决于冲锋快不快。”


核酸筛查包含“采、送、检、报、转、收”多个环节,其中核酸检测的加样速度是决定核酸出结果速度的核心环节。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队员苏镜在火眼实验室内,每小时手工加样6个96孔板,相当于每小时加样570管左右,而仪器自动加样速度是每小时280管左右,那么手工加样就是仪器加样的2倍,手工加样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据了解,参与核酸检测的“白衣战士”,由于在方舱实验室内工作时间较长,拧开盖子数量较多,不少队员手上长起了水泡,但仍然坚持着工作。


他们都有一个“强大”的膀胱,为了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经常在方舱实验室内憋尿工作,他们觉得脱下防护服出来上厕所都是在浪费时间。“使用加样枪时间长、手工加样的次数多,手臂‘机械臂式’的来回运动,出现肩膀酸痛、大鱼际肌肉酸痛、大拇指麻木感成为了常态。”



苏镜说,“我进入实验室前不敢喝水,就算是出现口渴感也只能喝少量的水润润喉咙,这就是我长时间坚持在方舱实验室内工作的秘籍。”当脱下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时,他已是汗流浃背,但从来不抱怨。核酸检测做到日清日结,疫情防控做到“以快制快”,“白衣战士们”为疫情攻坚防控战贡献出检验人的核酸检测力量。


记者获悉,截至4月22日,苏镜所在的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共完成核酸检测超过63万管。


早一分钟出结果

就早一点排除危险


4月3日晚上9时刚刚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广东省支援上海核酸检测支援队就收到了一个工作任务——前往中科润达战场出战夜班。这对随队而来的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罗淑萍而言,正是这场战斗的开始。


当夜来到中科润达,标本堆满了整个实验室走廊,所有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罗淑萍根据安排分工立刻加入到战场中。


她告诉记者,必须争分夺秒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早一分钟出结果,就早一点排除危险,第二天凌晨工作结束时,她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


“现在算来到上海支援已半月多了,我被分到了13人的小组里,与广东核酸检测队员一起,时刻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高速运转,想方设法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罗淑萍说,要将核酸检测在援“沪”一线跑出“加速度”。


上海经历了几轮全员核酸大筛查,队员们经常都是夜班出任务,面临标本量最大的区域,主战场在华大气膜实验室。罗淑萍所在的团队,4月10日在以每小时4200单管(每天检测10万单管)通量设计的华大气膜实验室,创造了每小时5500单管的检测速度。



“在手动加样仓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加了多少个标本,标本一直不停地被运送过来,我和队员们也马不停蹄地进行着加样环节,因为深知每一个样本的背后,是多少人的焦急等待,每一个检测结果,又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她说,“要尽最快的速度出具检测报告,是我应尽的本分。”


同时,为了确保队员们零感染,他们小组连夜开展了感控培训,大家都积极参与学习并强调生物安全的防护。


上海,一家家不灭的灯火,都在等待一份份牵肠挂肚的核酸检测报告。扎紧扎紧再扎紧一些,一对对集结的“白衣战士”,争先恐后进入方舱实验室内工作。为夺取上海的抗疫胜利,广东省援护核酸检测队员喊出响亮的口号:疫情不退,我们不走,勇夺胜利,安全回家。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奉贤拟设百个固定核酸采样点位,首...

让核酸检测又快又安全!党员夫妻设...

每台日检测量最高可达9万人次!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