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已经准封闭管理半个多月,在校园里有一支由园区督导员组成的抗疫队伍,他们像父母一样守护在同学们身边,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据了解,目前复旦四校区共有90名督导员参与楼宇值守等后勤工作中,其中,58名督导员从启动准封闭管理以来全程参与。
查寝、送水送饭、安全检查……“什么活都在干”
“我留下来”“让我留下来,我可以的”……接到校园准封闭管理通知后,复旦大学各学生园区督导员纷纷主动请缨留下,投身园区管理工作之中,为复旦学子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撑和保障。
张江园区督导员秦兰英是其中一员。原本在家休息的她接到电话后,简单安排家人,带上日用品和必备药品,迅速返回校园,以最快速度投身到园区管理工作之中。目前,和她一起负责张江园区的督导员还有陈芳和杨秀莲两位阿姨,她们并肩作战,让园区的后勤工作能顺利开展——查寝、送水、安全检查、监督维修、给骨折的同学送饭、分拣快递……
“我们现在什么活都在干,也努力地在干。” 秦兰英说。
园区管理督导员总督导姚宏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后勤人员因为防控要求无法入校,减员比较厉害。现在,在校的督导员要同时负责多个宿舍楼,工作量大幅增加。除了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和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外,督导员们还要协助各部门完成工作,事务繁杂而琐碎。“微信就没停下来过。”他一边接受采访,目光却不敢离开手机。
这段时间,督导员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们都在,宿舍更热闹了,但是工作量和平时相比加大了好几倍。而且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刚开始,大家压力很大。
准封闭期间,学校需要收集当前宿舍房间的面积数据和使用情况。为了完成测量房间的任务,三人拿着纸笔算了好几个小时,生怕出错。但如今,和众多督导员一样,她们已逐渐迈上正轨。
“就像同学们的父母,要把他们照顾好”
为何来复旦做园区督导员?这些五六十岁的阿姨爷叔说起来,大多是因为热心肠、喜欢照顾学生或是闲不下来。特殊时期,他们更加意识到重任在肩。
“他们就和我的孩子一样。”气温变化时,秦兰英和同事们常会提醒同学们添加衣物;查寝时,会经常提醒同学开窗通风;在有同学因为封闭管理心情焦躁不安时,她们也主动去安慰。
杨秀莲笑言,和同学一起久了,大家都成了朋友。负责东区17号楼的黄芳喜欢工作之余和同学们聊天,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课程时间,避免干扰到他们学习。得知一些同学身体不适时,她常主动联系,询问需求。有时接到家长来电询问情况,她也会主动安慰对方。
本部10号楼的督导员凌毅成也经常和同学们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疏解压力。“在学校里,我们就像同学们的父母,要把他们照顾好。”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锻炼,以后可以更好为同学们服务。
王莉萍和江湾园区3号楼的同学都很熟悉了。特别是最近疫情期间,碰到突发事件,孩子们第一时间就是叫“阿姨阿姨”,“说心里话我自己也很紧张,但还是会镇静下来,慢慢安抚和解答。”
江湾园区督导员吕梅贞在复旦担任督导员工作已经十年了,早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虽然封闭在学校里,但能继续陪着孩子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他们,看着他们天天吃好睡好,我就非常开心。”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没到晚上11点,我是不敢去休息的,担心有同学有事需要我。”借岗到南区31号楼的督导员陈新说。
今年即将退休的她接到准封闭管理通知,毅然决定留下。从小楼到大楼,她只想在退休前多做一些,把事情做好。即使每天因为晚睡影响状态,但为了不影响健身房、自习室里的同学,她还是会延迟关门,主动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这个还是要体谅的,他们都很用功,晚点睡就晚点睡嘛。”于她而言,唯一的遗憾就是因此无法做社区志愿者了,“本来我也是要当‘大白’的。”2020年疫情突发时,陈新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那时她经常要在外面值班到深夜,测量体温、检查进出人员……如今,她又主动坚守岗位,守护着复旦学子。
“学校需要我就来了。”计划今年上半年退休的北苑督导员沈学明在知道学校人员紧缺后,也果断回到岗位,接替第一批督导员。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的妻子。两人结婚以来,家务都由他一力承担,他不放心妻子一人在家。但没想到,妻子却说,“你放心去,我努力克服困难。”
如今,已60多岁高龄的沈学明坚守岗位多日,几乎每天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他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