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解决患者急难“小”事,上海600余名民警24小时守护“生命之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2-04-07 14:15

摘要: 方舱民警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传递为民服务的温度。


维护医疗秩序,护卫生命之舱。连日来,上海市公安局600余名增援民警逆行驻守方舱医院,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秩序管理、勤务保障、病患帮扶各项工作,在医院内外构筑起坚强有力的安全屏障。


连续坚守维护方舱运行秩序


防护服、鞋套、手套、头套、防护镜、口罩等全副武装,双手不允许触碰胸部以上位置、脖子以上部位不能漏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坚守6个小时以上,对每个民警的体力与耐力来说都是考验。


“出于防疫安全考虑,手机都要规范管理,防护装备很紧很闷,沟通很困难。所有动作都要轻手轻脚,有时手势交流反而更有效果。”民警郇天文介绍到。


来回穿梭协调处理配药、饮水、餐食等各种琐碎的需求和问题,协助医护人员统计人员情况、传送药品、搬运重物……从4月2日清晨6时上岗,郇天文直到下午才吃上了当日的第一口饭。


像这样的工作节奏是常态,执勤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体力消耗特别大,需要强有力的信念支撑。“我们需要全情投入,想的是怎么为他们最快解决问题,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忘记了害怕与劳累。” 郇天文说到。

除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勤务保障外,民警还要负责方舱医院出入口巡查,协助进出舱患者登记、接入、送出,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


4月3日8时,民警梁彦林带领蒋相宇、吴晟敏开展常规巡控任务时,发现不少患者在做出院准备。在向护士长详细询问出院人数、时间、流程后,梁彦林提出,在同一时间段,过多的患者集中出院容易扎堆,可以将涉及患者数量较小的区先出院,逐步放量。这一意见立马被采纳,不仅提升了分流措施的效率,还确保治愈患者能安全有序离开。


协助医护卸下患者心理包袱


刚进入方舱医院时,很多患者因为突然与家人分离及对治疗的未知,容易出现紧张害怕、忧郁焦躁的情绪。为此,方舱民警们主动担起“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不知道孩子在家怎样了!”4月2日,民警王少伟、刘子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两位女患者心情低落,暗自抹着眼泪。她们的孩子都只有两三岁,因夫妻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进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孩子只能托付给家里的老人,因孩子年幼,她们很是担忧。


“别担心,我是警察,我来帮你想办法。”王少伟立即着手联系两位患者的家属,在得知两家老人所在小区下午均要进行核酸检测,便尝试联系志愿者帮忙拍一段孩子视频。在等待过程中,刘子越一边及时向两位母亲告知最新进展,一边聊些家常分散她们的注意力。4小时后,她们终于如愿看到了孩子的视频,彻底放下了心。


像这样的暖心瞬间在方舱医院中随处可见,民警们用真诚真情聆听需求、安抚劝解,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搭建医患之间的“连心桥”。“群众之事无小事。对于患者,有时心理的安慰胜似良药。”黄旭安说。


努力解决患者急难“小”事


为了让群众满意,民警的角色需要随时转换,不仅要当好“心理辅导员”,也要主动跨前当好“服务员”。


4月2日13时,民警刘亚辉、于杰刚刚换班进入世博展览馆,他们发现一名患者正在与护士沟通,情绪十分激动。原来该名患者还有其他基础疾病,由于身边药物不足心急如焚,连午饭也没有吃,不停催促护士帮他解决问题。


“你先安心吃饭,我们来落实。”刘亚辉立即上前与护士一起对其进行劝导,于杰则快速协调场外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展网上配药。3小时后,药品顺利送达患者手中。


在民警杨祥执勤期间,一位母亲主动找到他,“孩子年纪小,不想让他耽搁网课,但床上不太方便学习。” 杨祥看到远处的小男孩,正捧着课本盘坐在床上。


“您先回床铺不要走动,我去帮您解决。”杨祥第一时间找到了收治点内的工勤人员,紧急协调了一张小方桌。由于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动不便,杨祥和同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方桌从远处搬到男孩身旁。孩子母亲连声道谢。“别客气,举手之劳。”


这是方舱民警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举手之劳”,民警们一天会碰到无数次,在封闭的环境和条件下,任何困难都会被放大。“患者找警察,就是信得过我们。解决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到让患者真正安心放心。”杨祥说。


方舱民警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传递为民服务的温度。他们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凝聚起无穷的战“疫”力量。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党员“造”出全市首个高速路服务区...

青浦区方舱医院启用,共设500张...

肩背手托,他们合力将170斤老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