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相信自己的勇气

来源:劳动报 作者:王瑜明 发布时间:2024-11-17 14:46

摘要: 自从和蓝莓较上劲,陆敏戴个草帽、穿个胶鞋,往田头一站,远看,她就是一个农民的样子。

这是一件周围所有人都不看好的事,可陆敏就是愿意去做,不管听到过多少反对的声音,或许,这就是她能成为上海工匠的原因。

陆敏的蓝莓基地是上海最早成功投产的蓝莓基地。在本世纪初,蓝莓在上海,仍是稀罕物。作为一种保健水果,它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都非常高。2006年4月,当时分管林业的副局长想在上海培育一些高端水果,其中就有蓝莓。陆敏主动请缨,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陆敏的这一举动,在她的朋友中引起一片哗然。上海人吃水果,有几大爱好:脆、甜、水分多,最好没有籽。可那时的蓝莓,皮厚且不甜,光凭吃口,绝对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不过,蓝莓的营养价值丰富,抗氧化能力强,又能促进小孩子视神经的发育,如果真的能种好,社会意义非常大。陆敏还是想试一试。

敏,敏而好学。人如其名,30岁出头的陆敏,敏锐,反应快,人也勤勉。她不怕辛苦,她跑去全国各地引种,国内种植蓝莓的地方,她几乎都去过,她要从中筛选出适应上海气候环境的品种。在这个过程中,陆敏其实被浇了不少冷水:蓝莓是一种非常娇贵的植物,既怕旱,又怕涝,对土壤的要求极高。以前上海有人尝试过种植蓝莓,但都以失败告终。

初生牛犊不怕虎,陆敏不信邪。她查资料、反复论证、评估后认定:在上海种蓝莓,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大的,因为蓝莓是杜鹃花科的,杜鹃花在上海行,蓝莓一定也可以。陆敏的“老林业”父亲也支持她的试验。就这样,金山吕巷的一片地成了陆敏的“试验田”。那是2006年12月,租下的这片地,地势低、土壤条件差,因为曾种过杨树林,土壤几乎没什么养分。翻整土地时,陆敏还在地里捡了很多杨树根。尽管条件差,陆敏还是希望自己能试验成功,这样,就能带着当地农民一起发展。

那时起,勤奋的陆敏,一头扎进了蓝莓的世界,她通过书本、网络、拜访专家等形式,学习种植蓝莓的技术。但现实是残酷的。陆敏种蓝莓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壤不适应。种蓝莓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而上海的土地条件偏碱,且稍微带一点盐,土壤pH值一般为6.7-6.8。蓝莓要求是在酸性且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的土壤里它的长势才好。想尽一切办法改良土壤后,陆敏终于在金山把蓝莓种活了。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陆敏开始尝试引进一些五年生的大苗,第二个难题出现了,大苗表现不好,开花蔫蔫的,新叶发不出来,第二年也是这样。

当时,蓝莓是新品种,国内关于蓝莓的数据太少。很多人都对陆敏说,蓝莓是寡肥植物。“果树寡肥?”陆敏睁大了眼,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她请教父亲,父亲和她的观点一致:“不大可能啊,种出来的果实要好吃,必须要靠肥料啊。”父亲鼓励陆敏去尝试,不要丢掉热情。这份鼓励是陆敏最大的动力,她开始肥水试验,不同的肥料、不同的比例搭配不同的植株、不同的土壤配方。陆敏的试验全在田头完成,因为实验室里的数据,是在一个相对可控的环境里得到的,陆敏认定,不亲近自然的数据,是没有办法在实际种植中应用的。肥料的实验,陆敏做了整整5年,通过很多次试验,陆敏发现,蓝莓可以施一些特殊的有机肥,施过肥的蓝莓长势明显旺盛,抗病害能力也强。

自从和蓝莓较上劲,陆敏不再穿高跟鞋,也不穿裙子了。戴个草帽、穿个胶鞋,往田头一站,远看,她就是一个农民的样子。她走路一阵风,因为做授粉试验、肥料试验,要观察花期、观察果径膨大,这些比对的,都是同一时间的数据结果,动作一定得快。用陆敏的话说,种蓝莓就是要在田头摸、爬、滚、打。

相信自己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际去做一次!陆敏的蓝莓真的种成功了。2010年,陆敏的蓝莓经过行业专家的考评,成为上海34家服务世博果品供应基地之一,共有5000公斤精品蓝莓供应世博会的中外游客。

一路走来,陆敏也遭受过质疑。曾有人提出,将偏碱性的土壤调节成了偏酸性的,认为一定是用了硫酸。实际上,她在种植蓝莓的土壤中就加入了大量菌根和有机粉碎物改良土壤。为了不用化学除草剂,她坚持人工除草。她的目标,一直没变,她要培育出最好的蓝莓。

陆敏对于蓝莓的执着成功了。这一路上,她不怕别人泼冷水,不犹豫也不后退,只做一心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当她真的行动起来时,却发现,事情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难。或许,和她的逆向思维有关,或许,这就是相信自己能行的勇气吧。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城市节拍|童孟侯:邂逅剪报大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