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机构春节推出"喘息式短托"服务,记者现场实探:服务很温暖,家属感觉很方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01-30 17:59

摘要: 短托养老服务时长因人而异,从数天到数月不等。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家政人员返乡过年、子女旅游出差等特殊情况,令照顾家中老人成为了难题。为此,上海166家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在此前试点基础上继续推出“春节暖心短托”服务。根据养老机构床位情况、老人需求,短托养老服务时长因人而异,从数天到数月不等。


这种"喘息服务"的创新模式,既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养老服务的精细化发展。这个春节,记者实地走访现场一探究竟。


短托服务破解"分身乏术"困境


窗花、福字、对联……走进华阳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喜庆的氛围让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了浓浓年味。


“爷爷奶奶,新春快乐!蛇年大吉!”大年初一一早,中心负责人戴鑫特意带上红围巾,来给老人们发新春大礼包。


戴鑫给老人们发新春大礼包。


记者看到,红色大礼包不仅有老人们喜爱的核桃芝麻粉、无糖玫瑰糕、红豆糕、红枸杞和桃酥饼还有温暖的手套和红金配色的新春抱抱桶,每个拿到新春礼物的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接过大礼包,李爷爷便拿出核桃酥,和老伴刘奶奶一起吃了起来。“刘奶奶有认知症,在我们这已经住了很久了,李爷爷是三周前来我们这‘短托’的。”戴鑫告诉记者,老李在去年意外摔跤,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照料。


“春节期间,住家阿姨要回家过年,儿子要出差,女儿既要照顾公公又要照料第三代,分身乏术。听到我们这有‘短托’服务,便将老人送来了。”戴鑫说。


刚到养老机构时,老李和刘奶奶住在一起。但由于刘奶奶患有认知障碍,抗拒他人触碰,两人出现了一些摩擦。于是,养老机构为刘奶奶安排了单人间,老李则和其他老人住在双人间。


“虽然分开居住,但两位老人平时一起吃饭、玩游戏,李爷爷还会在吃饭时贴心地帮刘奶奶弄牛奶。”如今,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两位老人都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等年后住家阿姨回来后,李爷爷就回家住了。”


配足了药品,工作人员全在岗


除了为老人提供居住场所,华阳为老服务中心在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也十分周到。工作人员几乎全员在岗,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老人拿到新春抱抱桶。


戴鑫介绍,春节期间,管理人员年初一到初三是双岗值班,后续四天一人值班,护理人员则全部在岗。“尽管部分老人会在除夕或初一被接回家团聚,但大部分会在当天返回,只有极少数会在外停留三四天,所以我们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因春节而减轻。”


为了应对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心还提前做好了药品准备工作。护士在小年夜下班前,就为长期服药的老人配好了足够的药物,并留够四天的药量。对于一些紧急情况所需的药物,如治疗发热、甲流的药物,机构也会安排陪诊人员到外面代配药。对于家属在国外、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机构同样会提供代配药服务,解决家属的后顾之忧。


盘活床位满足不同需求


在房型和收费方面,养老机构也有自己的考量。由于入住率较高,短住客人有时会遇到心仪的房型没有空余的情况。例如,有的夫妻想要短住,但机构当时只有一张男床位和一个单人间,无法满足他们住夫妻间的需求。


机构的收费也较为人性化,短住收费是250元一天,包含一日三餐、服务和护理。如果住一个月以上,则按照长住的床位费和护理费计算,价格差异不大。此外,康复服务如果是一对一的个案化康复,则需要额外收费,但机构可以提供康复指导。


老人们在做操。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我们从2023年底就开始提供‘短托’服务了,目前为止收到了很多好评。”戴鑫告诉记者,去年年三十那天,家住华阳街道的孙伯伯不慎摔跤导致骨折,需要动手术,但手术要在节后进行。儿子工作繁忙,实在无法照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街道养老顾问咨询。


华阳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了解情况后,考虑到孙伯伯的特殊情况,查看了他的病历卡,确认身体状况良好、无意外风险后,单独为他开了一间房,让他顺利入住。年后,孙伯伯的儿子便将他接回家,准备接受手术治疗。老人的儿子对中心的服务非常满意,感激他们在自己无法照顾父亲时伸出援手。


养老机构的“短托”服务为那些在节假日期间无法照顾老人的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持,让老人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类似的服务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以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心。


头图为老人与社工在华阳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