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2017年上海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立法以来,吸烟率下降2.2个百分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于玘珺 发布时间:2024-12-12 15:49

摘要: 如果全国范围内实施类似上海的全面无烟立法,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GDP将增加0.04%至0.07%。

上海自2017年3月修订控烟条例,实施全面无烟立法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获悉,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最新研究《上海全面无烟立法对吸烟行为和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一项双重差分分析与建模研究》显示,2017年上海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立法使吸烟率下降2.2个百分点,在全国层面实施同类立法可带来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04%-0.07%。


该研究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开展准自然试验,通过比较上海市与其他对照组(如其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在禁烟政策实施前后的吸烟率变化,来评估无烟立法的实际效果。研究对象为18岁及以上成年人,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选取了2012、2014、2016和2018年四轮涵盖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等方面的调查数据,追踪上海市无烟立法实施前后的吸烟行为变化。


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在2017年实施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政策后,吸烟率下降2.2个百分点,相当于当前吸烟者数量减少约8.4%,表明无烟立法对上海市民的吸烟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无烟立法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群体的吸烟率下降幅度大于女性群体;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吸烟率降幅较大;未婚人群的吸烟率下降最为显著;年轻人群体的戒烟意愿也更强。这些结果表明,无烟立法对特定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特别是在吸烟意识较强、社会支持度较高的人群中,无烟立法的效果更为突出。研究成果为评估发展中国家的控烟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还结合健康增益宏观经济模型,进一步预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烟立法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潜在影响。通过该模型,研究者将吸烟率变化与吸烟相关患病及死亡减少、医疗费用节省、人力资本提升等因素相结合,估算无烟立法在2017年到2035年间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关经济收益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


结果显示,如果全国范围内实施类似上海的全面无烟立法,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GDP将增加0.04%至0.07%,该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健康效益提升、医疗费用节省以及人力资本提升。


据悉,《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自2010年生效实施以来,先后经两次修订,分别于2017年施行室内全面禁烟和于2022年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同时,全市持续加强控烟监管执法力度,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向好,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2010年控烟立法前的37.5%下降至12.4%,市民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高达98.1%。成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7.7个百分点至19.2%,连续13年呈持续下降趋势,提前达到“健康中国 2030”目标。


控烟问题线索反映渠道。市健康促进中心供图


头图来源:市健康促进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室外就能随处吸烟了吗?上海将进一...

多部门联合发力,对公共场所吸烟行...

干预模式再创新,服务网络再升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