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冷空气抵达申城,上海动物园的“居民们”如何御寒保暖?空调、泡温泉、增加高热量食物……相关措施早已妥妥安排。
据上海动物园介绍,来自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些两爬动物,它们适宜的温度在25℃以上,且它们体内没有调节体温的机制,只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因此,早在11月初,两爬馆就进入供暖季,展区及后场整体温度保持25℃。笼舍内也换上了加热灯给动物提供晒点,并设置不同的温控区域,动物们可以自行选择。若温度太高时,可关闭两个水汀或开少许窗通风;若温度太低时,采取空调和暖气双管齐下的供暖方式。
趁着深冬还未来,动物园的饲养员们早早地给鸟儿们的巢箱舍内铺上厚厚的垫材,哪怕户外天寒地冻,小屋里依旧温暖如春。
而对于一些室内保温的鸟类,饲养员们还要督促它们规律作息——趁着太阳暖和,安排外出晒晒太阳或是动动筋骨;气温下降,便引导它们回室内休息,及时开启取暖设备。
河马是生活在非洲的动物,上海的冬天对它们来说太冷了,需要集体转移到室内过冬。饲养员每天会对水温进行监测,确保水温维持在23℃左右。河马会舒舒服服地全身泡在“温泉”里。
除了环境的变化,饲养员在河马的冬季饲料上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南瓜等热量更高的食物,保证它们在冬季的营养所需。
在野外,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2000-3000米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虽然它们是个喜冷不喜热的主,不过,上海的气温跌破零度,小熊猫用嘴巴叼住柳树的叶子放在自己的小窝里,一个温馨的小窝就完成了。
民以食为天,在冬季,动物饲料供给工作同样不轻松。据悉,通常情况下,解冻室温度在10-20℃,冷冻鱼肉自然解冻过夜即可,但寒潮来袭,自然解冻已无法满足需要,油汀加热成为首选方式。解冻过程中还需及时观察并调整温度,避免解冻过度以致变质现象发生。
此外,馒头制作的品质也会受低温影响,需要注意环境温度,确保面团充分发酵。同时为确保馒头入口时仍保持温热绵软的口感,馒头出锅后需放入保温箱内,暖心配送到“每家每户”。
头图为两爬馆内暖意融融。上海动物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