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三微治理”项目为何能脱颖而出?从百姓实事入手,创新解决“急难愁盼”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17 17:42

摘要: 这些“三微治理”项目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还激发了社区的“治理活力”。


停车难如何解决、如何实现楼道微改造、文明养宠怎么落实……3月17日,杨浦区发布了2022年优秀“三微治理”项目暨“最美居民区社区工作者”,从全区12个街道36个项目中遴选出的10个案例最终“上榜”。记者发现,这些“三微治理”项目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还激发了社区的“治理活力”。


早在2019年,杨浦区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着手,以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等硬件提升为重点,初步构建了“三微治理”工作体系。2021年,杨浦区在“老三微”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微公益、微公约、微课堂“新三微”,从而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


定海路街道的时运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共有居民839户,实有人口约2250人,停车难一直成了小区的棘手难题。一方面,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共有机动车300余辆,可车位只有160余个,差距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居民用杂物私占车位,甚至装上了地锁,停车矛盾不小。


为了解决居民的诉求,居民区党总支组织业主代表成立自治小组,排摸车位存量,拟定了以公共收益为来源、以居民为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停车位改造方案,先由物业公司垫付改造资金,然后再用公共收益与其分成,从而撬动了100余万元的改造资金。最终,时运苑通过改造,增设了约160个停车位,取消了原先80个固定车位,创新采取了“亲情停车”的特别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


如今,人们走进四平路街道的九州公寓,一定会被干净、整洁、美丽的楼道所吸引。可是,就在几年前,这些大楼里的走廊和大厅还是脏乱一片,长期被各种堆物所占据,不仅影响了楼道环境,更是存在安全隐患。


楼道要“微改造”,先要解决的就是钱从何来。九州公寓1号楼16层的居民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利用街道自治项目1:1经费补贴的机制,6户居民“众筹”了12000元,更是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建材、绘画、绿植等装饰品。同时,组建楼层改造自治小组,采购材料挑选施工队。最终,16层的居民改造项目成为了整个公寓效仿的对象,在三年中,又有8个楼层48户居民自筹16.5万元,完成了楼层的改造,即让楼道旧貌换新颜,又激发了大家的自治活力。


社区事是大家事,大家事就是我的事。近年来,杨浦区以“三微治理”为抓手,推动睦邻家园建设,培育了一批拆解社区难点、消除痛点、打通堵点的自治项目,老旧小区纷纷实现“逆生长”。今年,杨浦区还启动了“能力基政”品牌“六大行动”,进一步夯实基层政权基础,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杨浦区将依托居委会示范实训基地,通过聘请“1+1”双导师入驻,以集体授课、实训带教、主题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训,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的“动力源”。


头图为杨浦区优秀“三微治理”项目暨“最美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发布现场。劳动报记者罗菁 摄影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明日中到大雨!下周天天有雨,21...

今夜明晨沙尘来袭!空气质量短时可...

上海农交会周四举行!参展农产品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