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起而行之,处处守望相助。3月2日,上海发布2022年志愿服务发展最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逾7成志愿者期望更多激励嘉许。
2022年底,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联合开展了面向“上海志愿者网”注册志愿者以及市民的问卷调查,共获得志愿者有效样本超2.5万份,市民有效样本超1.6万份。
调查显示,2022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有需要的人”和“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志愿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84.6%、77.6%和76.0%。这体现了志愿者高度认同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的引领与激励。
在2022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广大市民挺身而出,踊跃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从志愿者和市民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原因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觉得自己有责任参加”、“为维护社会/社区秩序尽一份力”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调查显示,从志愿者对自己参与疫情防控满意度来看,满意率达到97.5%,其中7成志愿者选择“非常满意”。从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收获来看,志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志愿者之间加深了友谊”、“增进了邻里关系”和“获得自我价值感”,此外,还有39.6%的志愿者选择“给孩子做了榜样”。
此外,8成左右的志愿者和市民知晓自己所在区域设立文明实践阵地情况,同2021年相关知晓度总体一致。同时,志愿者和市民普遍认为所在区域文明实践阵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激励嘉许、政策支持、法制保障分别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市民对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期待。
调查显示,2022年,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市民对“志愿者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期待度较高,选择比例达62.9%;志愿服务组织的期待主要集中于“政策支持”,选择比例达75.6%;志愿者对“权益保障”有着较高期待,选择比例达57.4%。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后,志愿者希望获得更多激励嘉许机会的选择比例高达74.7%。可见,上海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激励嘉许、典型宣传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