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运维站吗?我家污水几天排不出。”崇明堡镇的农村生活污水运维部接到群众打来的报修电话,立即指派当地在岗的运维人员前往查看,仅一个小时抢修任务便顺利完成。此举得益于崇明区水务局打造的农污运维“半小时”服务圈。
如今,各乡镇的运维工作站内,除技术管理人员外,大部分运维人员为经过培训的本地农民。运维部报修电话由专人接听,接报后半小时赶到现场,一般情况24小时完成维修。运维人员在常态化站点巡查时,随时随地为有需要的农户提供运维服务。
试点“四位一体”农污处理新模式
堡镇花园村是一个有着1600多名常住人口的自然村。从2022年初起,堡镇花园村率先开展“镇、村、户、企”四位一体的农污试点工作,以小队为单位形成网格片区,让每个小队长走进居民家中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农污宣传,定期对农污设施站点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委并通知运维企业,村委报备堡镇农污运维管理小组,小组在半小时内响应、两小时内到场处理。
这一模式的关键基础就是花园村网格巡查员,通过他们加对辖区内农污站点的巡查力度。
不久前,巡查员在巡查中发现,花园村557号附近检察井污水冒溢,询问周边用户后得知居民家中有不同程度的排水不畅,巡查员立即报告片区责任人,再由片区负责人组织就近运维人员及时入场勘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提泵、清除垃圾、合闸送电,瞬间,故障设备用户家的水位急骤下降,恢复正常使用。
“现在的老百姓不会在污水处理站点旁边乱种了,污水设备有什么问题也都及时跟我讲,运维效率和治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谈起现在的农污运维情况,村委刘书记满脸欣喜。
污水治理实现从无到有“三级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的提升,事关生态环境大局,事关居民群众生活品质。记者从区水务局了解到,从2009年起,崇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的换代更迭。为实现这个“三级跳”,崇明水务人不断积极探索新思路,在管理、技术、监督和考核等方面形成了“崇明特色”的工作体系。
比起建设,更难的是长效运维。在崇明乡村,1530座污水处理设施、1.5万座泵站、13000余公里管道持续服务于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基础设施到位了,怎么让这些设备有效运作,发挥最大功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长效运维管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区水务局结合各个乡镇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融入三农、多措并举、依靠群众”为运维理念,就长效运维监管作了明确要求。
在日常运维中,村两委以及党建微网络被充分运用,“大网格联动解决大问题,小网格协调解决小事情”,通过建立乡镇政府统筹管理,网格长、党员骨干巡查监督,运维企业具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镇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如今,崇明区爱水护河宣传体系中的888个爱水护河宣传点、287个河长制工作站,也被充分应用到农污设施运维工作中。退休的老支书、老主任,被吸纳成为农污监管员;“老娘舅”、村骨干、老党员则是发展成志愿者,不断宣传引导村民群众“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从根本上减少农污管道堵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