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浦东,你的印象可能是一座现代化新城、一面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但其实,浦东的宜居程度大大超乎你的想象。这两天,劳动报记者就去探访了浦东的滨江绿地、图书馆和菜市场,看到了一个美好生活的“样板房”。
散步休闲读书,这里处处是地标
赏东岸滨江,观摩天大楼,看工业遗存,浦东新区有一条东岸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行走线路。在这条22公里长的滨江线上,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步行60分钟,就有30个沿线地标。
“我们眼前这座红砖建筑,就是船厂1862,1862也是它诞生的年份(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前身是上海祥生船厂,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在解说员的介绍下,上海百年工业遗存在记者的眼前逐渐生动起来。
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每天沿着东岸滨江散步,一路上可以看到22座驿站、12座慢行云桥、6个公园和15个滨江绿地。每隔1公里就有1个望江驿,这是完全对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提供免费水、雨伞、WIFI、空调等,市民可以在里面休息,阅读等等。
如果你对读书有更高的要求,那么最新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这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图书馆,远远望去,其外观犹如一块璞玉,“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这里的3楼有一个阅读广场,不仅是一片有着超高挑高的阅读开阔地,读者更可以将窗外美景尽收眼底,在边阅读的同时,边亲近自然,眺望绿色。
巧妙的是,阅读广场的一边是一整墙斜切造型的立面大窗,6平方米的整块玻璃,每一片都达1吨重。斜切的造型自带遮阳的功能,当夏天太阳高度角比较高,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不易照入,而到了冬天太阳高度角比较低的时候,柔和的阳光又可以照射进来,满足读者们夏天需要遮阳冬天又可以晒太阳的需求,体现了现代化的人民城市的文化地标典范。
打破陈旧形象,这里菜场也很美好
居住在陆家嘴街道的居民,“家门口”有个不太一样的菜市场。相较于传统菜场的脏乱与嘈杂,这里反而更像整洁的超市或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摆放在专柜上,不同设计的招牌都独具特色,整洁的地砖没有污水没有菜叶……这里就是福山菜市场。
菜场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也是上海培育“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重要的基本保障类业态。在浦东36个街镇,越来越多的菜场用心策划,将各种居民需要的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嵌入其中,让菜场既能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还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居民们发现,变好变美的菜场并没有产生“疏离感”,反而洋溢着更浓厚的“烟火气”。
自2019年完成改造升级、重新营业,福山菜市场就确定了“以菜场为核心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这一定位,考虑到菜场周边居住了不少老年人,专门在餐饮区设置社区食堂,引进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店,菜品丰富且经济实惠,对70岁以上老人还有统一优惠,实实在在解决社区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
如今,社区食堂联同家电维修、家政服务、衣物缝补等便民服务项目,带来强大的“引流”效应,让这里呈现出了一派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