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基础设施中,有超过140个重大工程项目需要跨汛施工,在建工地数量多达5529个,其中,深基坑工地有326个。在今年的汛期中,这些工地无疑将成为考验防汛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否能及时发现隐患也成为安全度汛的关键。汛期已至,这些工地准备好了吗?6月16日,记者实地走访 “查作业”。
施工时,防汛河道被断流!
上午9时刚过,上海的空中又淅淅沥沥地飘下了雨滴,记者来到了位于武宁路兰溪路口的一处建筑工地。该处正在展开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项目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尽管施工期时间紧迫,但记者却在现场发现了2台特殊的水泵,他们正在工地两侧一刻不停地进行抽水、排水作业。原来,这是针对昨天入梅后的首场大暴雨展开的“收尾”工作。
望着前一天大暴雨遗留在基坑里的积水,上海建工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项目I标项目总工胡哲彬直言:“昨天这场大雨威力确实不小。”
(戳视频)
(施工段内,两台水泵每天在桃浦河调水作业)
原来,和普通施工有所不同的是,作为武宁路I标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项目中的桃浦河桥基坑是一处桥遂合建的特殊节点。根据作业规定,明挖的地道施工必须断流,且不能带水作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桃浦河就必须暂时被截流。
然而,南北向的桃浦河又是普陀地区的一条重要防汛河道。 “6月份进入汛期后,雨水明显增多。断流后,如果不解决调水问题,就会形成水位的高低落差,直接影响周边的防汛排水。” 胡哲彬告诉记者。
“这个短板问题,我们在和区防汛办建立联动机制时就发现了。“胡哲彬直言。通过科学研究,为了确保河道排水,施工方作出了应对举措。通过设置的两根直径800毫米的导流钢管,配备2台90泵,以每天20小时的运行时间进行河道导流。
雨势太猛,基坑里还是有积水
不过,让胡哲彬有些意外的是,昨天的大暴雨倾盆而下,仅靠2台水泵还无法满足调水的需求。“当时水泵排水的力度还是很猛的,但暴雨来势汹汹,短时间内还是在基坑里留下了较大的积水。” 胡哲彬说。为此,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又调取了1台备用泵“增援”,这才度过了紧急时刻。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上海又拉响了防汛防台IV级响应,在总结了前一天的经验后,这一次,胡哲彬和同事们就显得沉着冷静了许多。
(前一天暴雨在基坑留下了不小的积水)
抽水泵运作是否正常、水位目前达到了多少,胡哲彬一边询问情况,一边通过电话联系,决定再调取2台小型水泵前来增援,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与河道管辖单位建立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以保证在出现任何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并处理汛期险情。
“只要雨势有所减弱,我们就会对积水进行处理,在下一波大雨前通过水泵排水将这些积水排空。” 胡哲彬告诉记者,考虑到工地下方管道积泥的情况比较显著,在入汛前其还进行了清淤工作,累计疏通管道400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排水管道不畅通导致积水的隐患。
水位达到5.5米,6台水泵全开
此后,记者又来到内环高架(光新路—曹杨路)的3500合流污水管道改建工程的工地。作为武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里的另外一部分,这处工地将直面主汛期。
对于每一个跨汛的工地而言,防汛工作都不可小觑。更何况,这里的3500合流总管承担的是上海市的污水流通重任,在直径3.5米的这根管道内,随着汛期的到来,里面的水流变得异常湍急。
记者穿戴好安全帽和反光背心,进入了地下的操作空间。根据作业流程,施工方将在管道内完成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以此将总管里的水流抽出,通过外部引流的方式,人工形成一个无水空间,供施工人员进入。
不难发现,在这样的工地内,防汛的难点从室外变成了室内。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就掌握管道内水流的高度,工地设置了一个水位监测点,实时观测。
(应急闸门成为工地防汛最后一道关)
6台水泵随时待命,根据不同水位及时启动,往下游排水。“昨天的大暴雨中,我们6台水泵全开,当时的水位已经达到了5.5米。” 上海隧道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II标项目副总工周翔告诉记者,在启动III级防汛响应后,整个工地上的人都绷紧了这根弦,“看着外面的瓢泼大雨,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
最终,好在大家扛了下来。不过,在得知今天又一次启动了IV级响应后,3台水泵依然蓄势待发。“目前,我们6台水泵每秒可抽水10立方米。”周翔告诉记者,若雨势进一步加强时,还将依靠1400的中导管进行分流,“应急闸门将作为我们的托底保障”。
记者从市防汛指挥部了解到,此前受疫情影响,不少工地的工期有所延后,今年汛期内将有超过140个重大工程项目需跨汛施工,防汛准备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与大量工程在建相对应的是,许多防汛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用,例如排水管道临时封堵、河道破堤开缺临时围堰。为此,市防汛部门也将建筑工地度汛安全隐患纳入到了今年防汛的“六大隐患”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通过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全市建筑工地的展开安全“大体检”,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督促整改,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