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懂发明会创新的上海师傅如何造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阎梦华 发布时间:2024-10-19 14:31

摘要: 本刊将推出系列报道,着力宣传展示上海职工和各级工会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刊将从本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着力宣传展示上海职工和各级工会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的诞生地,也是能工巧匠的孕育地。从“上海师傅”到“大国工匠”,他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上海正处于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从“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从“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质生产力崛起大背景下,上海更需要着力培育一批大国工匠、上海师傅,助推新质生产力大发展。


上篇:一场聚焦上海师傅智慧结晶的展览


日前,在位于上海地标人民广场的市工人文化宫内,一场聚焦上海师傅们技艺和智慧结晶的展览——由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上海工匠创新成果展,正在火热进行中。


该展精选包含45名工匠在内的100个项目、58组实物模型入展,展现在上海城市发展中上海师傅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对创新的不断探索。这当中,有不少“世界第一”和“中国奇迹”,包括全球首套100兆牛力标准测力机、全球首个一体式铝硅拼焊热冲压零件、120余件国产化替代精密零部件、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赛道、上海国际马术中心场馆等一系列工匠创新成果等。


在上海工匠、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吴文巍的“智云供水”成果展台前,观展者可以了解到:吴文巍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深耕该领域9年,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不断创新探索,为一批又一批高原居民解决冰冻期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而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模型前,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及文字说明,观展者知晓了模型背后的故事: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上海工匠范一飞和团队前后投入7年时间,从马术“小白”成长为行业专家。马术中心的投入使用,使上海成为国内唯一集国际顶级马术赛事与符合国际标准的永久性马术专业场馆为一体的城市。


据悉,该展览设置两大展区、六大板块。其中,两大展区为“大国工匠”创新成果展区和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区。六大板块中,第一板块是“大国工匠”创新成果展示板块,重点展示王曙群、杨戌雷等9名大国工匠和姚启明、庄秋峰等11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相关事迹和创新成果展品;第二至第六板块是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示板块,聚焦“(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分别用制造业服务业两融合+数字化绿色化两转型、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等5个板块,展示以上海工匠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获得的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获奖项目成果,以及“海派工匠”“上海师傅”为上海奋力交出“五个中心”建设新答卷做出的积极贡献。


市总工会表示,该展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充分运用工会宣传阵地展示以上海工匠为代表的广大一线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


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聚焦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等,在申城,各级工会利用各类文博场馆、工人文化宫、工会院校、职工学校、工匠学院、工人疗休养院、职工书屋、劳动者驿站等,让上海师傅的智慧结晶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上海师傅也正变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下篇:一方上海师傅接续成长的沃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与传统生产力对比,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懂发明会创新的大国工匠、上海师傅,呼唤更高质量的劳动者。


事实上,在一场展览背后的底层逻辑里,更有一方“沃土”:那是多年来上海工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孕育与谋划,也是上海工会几十年如一日对于上海师傅、上海工匠的孜孜不倦的打造与托举——


近年来,上海各级工会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岗位创新活动。市总工会连续九年开展“上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至今已选树培育783名上海工匠,3000余名各地区行业工匠群星璀璨;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命名、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和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推荐申报国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让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脱颖而出,成为各自领域的“岗位明星”,一大批创新成果随之诞生……


2018年,伴随着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序幕的正式拉开,上海师傅的培育更趋规划性、体系化——在市委和全总领导下,市总工会切实履行“产改”牵头职责,针对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产业工人评价培养和使用机制、优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公共服务等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推进。


这场改革敢于动真格,涉及产业工人的实际利益。比如说,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许多新职业,如何对新兴职业进行技能等级认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市总工会给出的答案是:联手市人社局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业态新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工种)范围,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又比如说,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何打通学校的“教”和企业的“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从2021年起,市总工会便会同市教委等本市多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出九大具体举措,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此外,市总工会还携手人社、教委等多个部门,不断出台细化措施方案,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在全国率先建立劳模学院、工匠学院,并在临港新片区等成立分院,基本形成由“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竞赛晋级、等级认定、技术创新、激励表彰”等重要环节构成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大时代,大舞台。近年来,上海产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广,更多上海师傅竞相涌现:2023年12月,大国工匠王曙群获评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为29年来首获该奖项的技术工人;2021年11月,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高级技师李鸿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自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设立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类评审组以来,上海共有7位一线工人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春潮澎湃,万物生长。我们乐见,申城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责任编辑:展翔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