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本届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奖的,是来自中国的选手卢俊威、谢辉铉!” 上个月,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00后”选手卢俊威和谢辉铉,身披五星红旗走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接过这一大赛的最高荣誉奖杯。今天(10月18日),他们作客本报“职工明星会客厅”直播间,和2年前同样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邵茹鹏一起,与记者面对面,袒露他们从训练到获奖这一路的体会与收获。
大赛后,年仅20出头的三位世界冠军,已经回归教师身份,正努力为国家为上海培养更多技能后备人才。他们三人中,一对搭档比赛项目为“工业4.0”,一位是“精细木工”,虽然项目不同,但在直播中坦露心迹和自身经历,都说明了一点: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坚持去做,付出努力,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世界冠军做客直播间
吐露大赛背后的故事
在本次“职工明星会客厅”直播中,卢俊威和谢辉铉作为一对搭档,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工业4.0项目。 “我们比赛的机器就是模拟智能工厂检验、搬运等场景,相当于迷你的生产线。”谢辉铉一边介绍一边演示,还邀请记者用VR设备,通过虚拟模拟与实际联动,操作机器运作。在直播互动中,两名世界冠军展示出专业性。一个项目,两人搭档,不仅需要默契,更是对两人的综合实力提出要求。他们一人负责计算机网络,一人负责机电一体化,分工明确,但实际操作中记者发现,他们对对方负责的部分也相当熟悉。
在直播间,两人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吐露大赛背后的辛苦和不易。卢俊威向观众透露,搭档谢辉铉经常向他诉说想念家乡。带着梦想来到上海,“早八晚八”早已成了他们的日常训练时间。三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两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如今成绩,而对他们来说,获得世界冠军,是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在直播后半程出场的邵茹鹏,是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的冠军,他夺得世界冠军时,刚满20岁。他带着记者尝试一把木工活时,也向记者吐露许多比赛背后的故事。原来,邵茹鹏的专业并是不精细木工,2018年进入学校时,他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凭借着对精细木工的热爱,他加入了“创意木工社团”,以兴趣为敲门砖,走上冠军之路。
直播中,记者提问到,“听说你精细木工比赛中,用凿子推出的木片,甚至薄到可以透光,这个是真的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Yes”。为了追求精细,他给自己制定小于0.2毫米的标准,也就是比头发丝还要细。练熟透了,用凿子推出的木片,就薄到可以透光。
“有技者事竟成”
世界冠军之路并非不可复制
直播中,记者问卢俊威和谢辉铉,拿到世赛“冠军中的冠军”时什么心情,他们谦虚地回道:“惊讶、惊喜,是我们运气好。”但在回顾了他们三年的训练之路后,他们的教练,工业4.0项目国家队教练祝林表示,他们的夺冠是实至名归。
从接触工业4.0项目以来,两人在广东省技能比赛中获得冠军,初露锋芒。来到上海后,两人刻苦训练,获得中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银牌,并进入国家队。此后,他俩与来自全国的其它三支强队共同培训,在正式选拔中拔得头筹,获得参加世赛的机会。在上海,他们以最快速度接触到最新设备。两人此前还去了大赛设备供应商费斯托的亚太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听设计团队讲解设备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
“我的成才之路,普通人也完全可以复制。”邵茹鹏也说,凭着兴趣进基地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算是个“小白”,连工具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但他愿意钻研,丝毫不放松,渐渐地,和同龄进来的队员们差距拉大,而后又从集体宿舍搬到了学校木工基地的宿舍。在训练中,他从早8点到晚9点,基本都泡在训练大楼里。邵茹鹏说,“一件作品,有很多不同的加工工艺,从中迅速找到最好最优,最终加工出来的成就感,让我想要一直留在这个领域。”
从选手成为教练
夺冠是开始不是结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奥运比赛不同,技能大赛每人只能参加一次,无论是否拿奖。因此,卢俊威和谢辉铉也在直播间坦言,自己作为选手的路,已经走到“尽头”。而目前,他们是以“教练”的新身份重新投入到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中。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祝林认为,参加大赛的目的,绝不只是参赛本身。大赛提升了选手的技术和综合能力,还促使技工教育快速对接企业需求,通过技术传承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夺冠后,前辈邵茹鹏亦如此,他凭借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法,帮助后来的选手提高专业能力。他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希望自己拿下的荣誉能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告诉大家“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从而在新时代诞生更多的技术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