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知不觉打呼噜,心生尴尬?总是被室友或亲人的鼾声困扰?虽然有的人打呼噜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也有部分人打呼噜会发展为疾病。
在鼾症门诊坐诊期间,一般会遇到两种患者:如果来者眼神中透露着关切和认真,那大多就是自己主动来看的;而如果对方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那大多是被伴侣逼着前来。
人为什么会打呼噜
尽管促使患者来看鼾症门诊的原因各异,但他们常常会问同一个问题:“医生,我为什么会打呼噜?”
引起打呼噜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狭窄,可以发生在鼻腔、口咽腔(包括腭咽和舌咽)等多个平面。通俗地说来,就是鼻腔后部到悬雍垂尖端之间、舌根后部这几个区域,最容易发生解剖狭窄或者呼吸道软组织塌陷。
比如小孩子的腺样体肥大、成人的舌根肥厚或者大人小孩能够自己看到的扁桃体肥大等,都可能导致鼻腔和咽腔的狭窄。当经鼻呼吸的气体无法通过口咽进入到喉咙,大脑就会发出指令,出现反射性张口呼吸,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因此鼾症病人早晨起来常常有口干、咽部不适的情况。
当然,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一些药物的使用等,也可能导致全身性的软组织肿胀,引起呼吸道的狭窄。
除了先天或成年后呼吸道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狭窄外,第二个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扩张肌张力异常了。
因为上呼吸道是一个周围没有骨头支撑的肌性管道,就像帐篷一样,因为力的作用,容易导致形状的变化。气流不稳定形成的湍流引发上呼吸道软组织不规则振动,因此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鼾声。
打呼噜是病吗
事实上,没有鼾症的正常人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呼吸道塌陷,正常人的上气道会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打开气道。而在鼾症患者的身上,这部分能力是欠缺的,因此管道变得越来越狭窄,通气量越来越少,导致所谓的“低通气”。如果上呼吸道软组织最终无法抵挡力的作用,最终在这场博弈中败下阵来,发生完全的闭合,就会引起“呼吸暂停”。所以“鼾症”的学名是“睡眠呼吸暂停”,别名也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都会导致患者的身体通气量不足,因此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摄入的氧气量远远不够正常所需,可这时候身体各个部位依然在消耗氧气——尤其是大脑,是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当憋气缺氧到一定程度,大脑的呼吸中枢感知到当事人处在缺氧的状态,严重时甚至很有可能一睡不醒,于是会引起微觉醒,让人不要睡的那么沉,这样上呼吸道肌肉的兴奋性会有所增加,从而重新打开呼吸道。可是如果长期缺氧,大脑呼吸中枢也会麻痹,晚上发生鼾症时无法起到预警的作用,这个阶段的患者将会更加身处危险之中。
当打呼噜发展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就成为一种疾病了。
给“呼噜”做个体检
近年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越来越多地重视到鼾症对健康的影响。长期的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化,可能继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加重抑郁或焦虑等,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跳骤停引发猝死。因此鼾症患者虽然常常以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的主诉直接前来鼾症门诊就诊,也有可能因久治难愈的慢性咽炎、返流性食管炎或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经友科医生提醒后辗转而来。
打呼噜不仅吵到我们在乎的家人朋友,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及时就诊,一是为了他人的感受和良好的睡眠,更是为了自身的健康考虑。不论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做一个相关的“呼噜”体检。其实看鼾症很简单,前往一家正规的医院就诊,选择入院行夜间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或者门诊租赁一台便携的筛查机器,就可以完成疾病的初筛或诊断了。
虽然后果十分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打鼾的风险就能得到有效的降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出现了打鼾憋气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排除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