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导致残废和早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得了糖尿病就无药可救了。如果糖尿病患者遵循正确的健康指导,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可同常人一样享受有质量的生活,延长健康寿命。学会与糖尿病和平共处,请牢记以下四点。
放平心态
所谓心态平,是指得了糖尿病以后,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很糟糕。糖尿病病人如果处在持续紧张或者焦虑状态时,身体内产生的激素也会让血糖升高。因此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尽可能避免常见的压力源,保持心态心情的平和有助于舒缓压力,使血糖平稳。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过综合管理,可以让糖尿病病人在生活质量不会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获得跟常人相仿的预期寿命。
养成好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管理的基本措施,要贯穿于日常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在饮食方面,除了控制总热卡,还要关注各种营养素的配比,同时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食。综合考虑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如血糖水平、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有其他伴发病等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等对血糖的控制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极为重要的。简单来说,“习惯好”就是全面审视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方式,对照以上简述的几个方面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并为之努力调整。
自我监测血糖
评价血糖控制是否达标,血糖监测不可少。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血糖监测,根据需要做好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测定,并做好记录。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采用家庭版的快速血糖仪测手指的毛细血管血糖,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血糖仪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达标,这样测得的血糖数值才是可靠的,对调整治疗方案有帮助。其次是监测频率,不同病情状态下监测频率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病情波动随时测”,如果最近血糖波动比较大,病情不稳定,那么就需要高频率且规律的监测血糖,及时全面地了解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平稳时期抽查测”,对一个血糖控制比较好且平稳的病人来说,只是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者只吃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就可以了。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应积极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注射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血糖,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更关注空腹和晚餐前血糖。“特殊变化及时测”,比如病人最近感染了,或者要去接受手术,或者处于妊娠等特殊时期,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血糖的频次,进行剧烈的活动或锻炼前后、特殊行为(如驾驶)前,或者外出饮食不规律时也要及时测血糖。之外,不要忘记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感到不舒服的时候,都要先测血糖并做好记录,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全面评估相关指标
众所周知,糖尿病管理除了要控制好血糖,主要是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病人在定期健康体检时,一定要全面评估相关指标,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适时恰当的调整治疗方案。第一个需要评估的指标是跟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功能相关的。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跟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关,所以首先要评估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其次,要关注代谢指标,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以及体重,这些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最后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状况,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定糖尿病的诊断时就应当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且每年随诊;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诊断后5年开始筛查。
总之,糖尿病的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只能基于一个基本框架,根据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的病程、使用降糖药的情况、有无慢性并发症以及是否发生低血糖等制定一个个体化的降糖、降压、调脂及体重管理的方案。对糖尿病人来说,在糖尿病管理中,坚持在饮食、运动和药物等方面进行细化管理,在医生的指导下,保持良好的心态,借助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最佳的控制目标,可以跟糖尿病和平共处。
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司一鸣 博士研究生 包玉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