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四兄弟接连患癌”“三姐妹患同一种癌”……
看完之后,你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有家人、亲戚患上癌症,亲人患上癌症的几率有多大?癌症真的会“遗传”吗?
癌症是怎么来的?
医生:绝大多数都是外因导致的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李娟11月2日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谈到,恶性肿瘤的发生分为内因、外因。
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外因包括: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高脂饮食等)、环境污染与职业性(如甲醛、氡气、电离辐射等)、自然因素(紫外线的过度照射)、生物因素(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黄曲霉素等)慢性刺激与创伤(如瘢痕癌等)。
绝大多数癌症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也会有一小部分、极其罕见的癌症是由机体自身内部因素导致的,这种遗传能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或许也会发生下一代再传下一代。
这种遗传性肿瘤十分少见,而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等多是由外因,而不是遗传因素导致的。①
癌症本身遗传的概率是很小的、很罕见的,像乳腺癌相关的BRCA基因,其实是属于癌症遗传“易感性”。(当年,不到40岁的女明星安吉娜朱莉先后宣布切除双乳和卵巢,正是因为她和患乳腺癌的母亲都测出自己是BRAC1基因突变携带者。)
癌症遗传“易感性”是指本身遗传物质上有一些特殊的改变,它会导致人体对肿瘤发生的敏感性更高一些。
癌症遗传“易感性”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而这在癌症中也并不是最主要的致癌因素。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家族或者家庭里有几个癌症患者出现时,更多的是聚集,并不一定是‘易感’和‘遗传’造成的。”李娟医生在采访中说道。①
癌症不会传染,但相同的生活习惯
会导致共同的危险因素!
癌细胞本身是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所以癌细胞本身不具备传染特性。
当我们看到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出现几名癌症患者时,有可能是大家共染了同一种病毒(乙肝病毒)或者细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共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以及在某一区域存在饮食问题。
比如,四川和河南都是食道癌高发的地区,而这两个区域上的人们,有更习惯食用含有亚硝酸盐成分比较高的食物或者吃东西吃得很烫。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真正被证实的有明确遗传倾向的癌种也并不多,而即便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症,也只是一种可能性,在同等的外界环境暴露中可能得某种癌症的风险大一些。
但癌症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因于基因,多数情况下得不得癌症,后天的外界环境因素才是主要原因。这种后天致癌因素会大大超过所谓先天倾向。
即便家人有两个以上的人得癌,也很可能是由于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而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是不良的,是一种致癌因素,比如所谓的“夫妻癌”的表现。这种癌症与遗传根本无关。
如果家庭有两个以上的人先后或同时得癌,甚至是同一种癌,首先要反思一下这个家庭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全家人长期过咸饮食,或脂肪摄入过多、超重肥胖,那么家人患上同一种癌症的概率会更大。
总得来说,癌症的遗传并不可怕,如果直系亲属中出现2人以上患同一种癌,则需高度警惕。
防癌要避开生活中的“致癌因素”!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和陈万青教授牵头的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论文,分析了与中国常见癌有相关性的致癌风险因素,竟高达23 种!而做好预防,每年可避免100万余人死于癌症。
23个癌症可控危险因素包括:
【4种 行为因素】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7种 饮食因素】
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2种 代谢因素】
体重超标、糖尿病
【2种 环境因素】
PM 2.5污染、紫外线辐射
【8种 感染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 - 8)
那具体实际家庭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 保持健康体重,男性腰围控制在90厘米以内,女性控制在85厘米以内;
2. 别一回家就躺着、坐着,增加运动时间,保证一周150分钟有氧运动;
3. 少吃腌菜,饮食别太重口,每人每日食盐摄入不超6克;
4. 多吃点果蔬,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少吃点牛羊猪等红肉;
5. 戒烟戒酒;
6. 出门注意防晒,避免正午太阳直射;
7. 雾霾出门戴口罩、不在室内吸烟、做饭要用抽油烟机;
8. 水果坏掉一部分,不要再切掉食用;
9. 有肝炎的要及时、积极接受治疗;
10. 做饭时生熟分开,少吃生的淡水鱼虾,减少寄生虫感染;
11. 餐前要洗手,尽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养幼儿。家庭用餐推荐使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