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睡眠障碍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近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流行病”。
造成失眠的原因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多个方面,但使失眠问题慢性化,长期维持下来,往往与心理因素有关。未被识别的压力、焦虑抑郁症状、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睡眠相关问题的种种认知和行为误区,都是导致失眠长期存在的原因。查找病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需要系统的评估和完善的诊疗规划。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睡眠障碍病房成立于2019年7月1日。病房拥有先进的睡眠实验,配有28张A类住院床位(双人间)、5台固定多导睡眠监测仪(PSG)和4台移动PSG,主要承担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可满足住院及门诊不同患者的需求,并可实现远程教学、查房、视频交流等,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平台,并成为上海市精神心理领域解决睡眠问题的示范单位。
病区环境舒适,淡雅宁静的色调能让人很快平静,集多导睡眠检测、睡眠障碍门诊、住院治疗于一体。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治,在多导睡眠检测下,患者脑电波、眼动、呼吸、心跳频率等信息将被传输到睡眠病房的数据分析中心。治疗方案整合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医生们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行为训练,也会为需要的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还会通过定时提醒,使其调整作息习惯。
其中,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本科的特色诊疗项目。CBT-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针对失眠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行为和观念来治疗失眠,是各大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全面改善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
2019年,该病区成立伊始,就引入了系统的CBT-I治疗技术和培训课程,目前已经培训学员100多人次,组织了超过20人的治疗师团队,接受专家持续督导。
病房成立2年来,接诊过各种疑难杂症。曾经有一位56岁的女性,2年来睡梦中经常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甚至从床上翻滚下来,多方求治,均无明显效果,每晚睡眠不足5个小时,为此紧张不安,变得越来越烦躁、易怒,自己无法好好生活,家人也终日提心吊胆。2021年初,患者辗转来到了精神卫生中心,先接受了PSG检查,确认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睡眠障碍”,简称“RBD”,经过2周药物和心理治疗,睡眠时间延长到7小时,再有没有出现过夜间喊叫、拳打脚踢等症状。还有一位59岁的男性,20年前开始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常感到焦虑、紧张,心神不宁、多思多虑,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大概需要3小时才能入睡,白天常感觉头晕头胀、乏力、反应迟钝、急性差等,在多家医院就诊,考虑过“焦虑症”、“失眠障碍”,尝试过各种药物,但效果越来越差。等他来到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面前时,已同时服用8种药物助眠,其中一种助眠药物自行加到了每天16片(说明书推荐剂量是1片)。很显然,该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药物依赖,他的睡眠问题已经不是药物能解决的了,首先需要打消他对失眠的恐惧,然后再经过系统的CBT-I治疗和循序渐进的药物调整,1月后,仅服用两种药物就获得了满意的睡眠。出院的时候,该患者表示,他会继续坚持CBT-I,争取早日实现自然睡眠。
良好睡眠,从“心”开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睡眠障碍病房愿一路相伴,呵护您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