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口漂亮牙。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在孩子牙齿的呵护上都存在误区。
误区一:孩子长牙晚是缺钙了
出牙的早晚跟遗传因素、辅食添加不当或是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等营养素等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宝宝的乳牙在妈妈肚子里便开始发育了,如果妈妈怀孕的时候缺钙或者生病也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发育,可能会导致长牙稍微晚一点。
此外,宝宝在妈妈肚子里 4~6 个月时,牙胚发育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宝宝出生时,乳牙都已经在牙龈下面时刻准备着,补钙也也并不会让牙齿更早一点长出来。通常,宝宝4~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但也有10个月或1岁才萌牙的。一般超过12个月乳牙仍未萌出者才为出牙延迟,才需要就医检查。
误区二:牙没问题就不用带娃看牙医
孩子的口腔护理必须从小开始,尤其是以下三件事儿,必须得上心。
第一是涂氟,可以增加牙齿的抗龋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防蛀牙手段。普通预防每半年一次。蛀牙多的孩子,需要每 3 个月做一次。
第二是窝沟封闭,就是将磨牙上的凹槽及沟隙用一种树脂类的物质填平。因为窝沟部位的裂隙比较深,容易堆积食物残渣,造成龋齿。窝沟封闭就好似给磨牙穿上了一件“铠甲”,这样既隔开了细菌侵蚀,又不易使食物残渣滞留,宝宝刷牙时也很容易刷净,最大限度地预防龋病发生。如果孩子的配合能力好,通常可以选在 3~4 岁进行。
第三是牙科检查,牙医可以帮助孩子做龋齿风险评估,也能早期发现口腔疾病。15 月龄开始,就可以去牙医门诊定期检查了。
误区三:牙缝大不好,紧挨着才好
乳牙列存在各种间隙,多数情况下是好事,预示着孩子换牙后的牙齿相对会比较整齐,或者出现拥挤不整齐的概率会低。相反,那些乳牙比较整齐,一点缝隙都没有的孩子就需要注意了,这类的孩子在换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牙齿拥挤、不齐。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在饮食上要注意多给他吃质地硬一些的东西,不要太软。太软的食物对孩子的颌骨发育不利。
新换的前门牙间有缝这一常见问题,绝大部分也是正常现象,由于“大门牙”(切牙)旁边的侧门牙(侧切牙)尚未替换,潜伏在颌骨中的侧切牙恒牙胚压迫“大门牙”牙根,使其牙冠向两边“歪斜”,造成大门牙牙缝过大。此外,侧门牙和虎牙的恒牙尚未长出,也使得大门牙间隙暂时未关闭。在孩子12岁左右,侧切牙和尖牙萌出后,大门牙的宽缝多数能自行关闭。
误区四:不按顺序长牙是发育不良
不是!乳牙一般会有自己的“生长队伍”,多数孩子会按照一定的顺序长牙。但是,孩子出牙还会受到各种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牙周组织的生长状况、口周肌肉的作用等等。此外,长牙到底是一颗颗长,还是对称着两颗一起长,这个也是没有特别的规律的,不同的宝宝或者同一宝宝的不同牙齿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只要宝宝发育正常,没有不适,就不必特别关注,顺其自然即可。
误区五:孩子长蛀牙是糖吃多了
不一定!已经能吃饭的宝宝,食物残渣如果不及时清洁,就会附着在牙齿表面,滋生细菌。还在喝奶的宝宝,频繁地睡前喝奶、喝夜奶,也会让宝宝的乳牙长期浸泡在奶水里。如果每次都不及时清理,这些行为就都有可能导致龋齿。同时,还可能会引起牙齿和上颌骨的发育畸形,出现牙齿前突等现象。所以一般不建议孩子一直含着奶嘴睡觉,最好也别含着乳头睡。
误区六:孩子换完牙再正畸效果才好
乳牙列的矫正也是需要的,不是说一定要等到换完牙以后才能做。比如地包天,专业上叫反颌(牙合),从病因学来说分三类:一个是牙性,即简单的牙齿排列问题;还有功能性的,比如小朋友长期躺着进食,会形成习惯性下颌前伸;还有就是骨性的,整个下颌骨的发育比较大、比较快。对于前两种来说,早期纠正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给小朋友打一个好的基础,让其颌骨在后期发育过程中能在相对正常的条件下进行。
建议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一般建议3岁半到医院检查一下,医生会有一个初步判断,看看到底需不需要早期干预。如果孩子3岁多了,能跟医生配合,就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如果说孩子不能配合,也可以稍微等一等,到四岁再开始干预也没问题,但不要等七八岁再干预。
误区七:宝宝不爱刷牙没关系
在乳牙萌出前,家长就要帮孩子清洁口腔。比如每次喂完奶后,给孩子喝清水或者用小块的干净纱布或棉花棒,蘸水后轻轻地擦拭孩子舌头、牙龈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就像洗澡一样,洗得多了,孩子会习惯并喜欢。以后长牙了,不给他清洁口腔,他就会感觉黏黏的、很难受,不刷牙就不舒服,为接受刷牙打下基础。
一般建议孩子长第一颗牙时就可以刷牙了,刚开始时可以用纱布或棉签或指套牙刷蘸清水擦洗牙齿表面,等后面大牙长出来后可用软毛牙刷给孩子刷牙,早期可以配合可吞咽的牙膏,逐渐过渡到用含氟牙膏。3岁以下可用米粒大小的含氟儿童牙膏,3~6岁可以用豌豆大小的含氟儿童牙膏。
误区八:给孩子用含氟牙膏不好
不可以!含氟牙膏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宝宝,还是大人,含氟牙膏都可以有效防止蛀牙的生长。至于孩子氟中毒,完全不用担心。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氟元素超过 5 毫克,才会达到可能中毒剂量。我国对于儿童牙膏含氟量的规定是 0.05%~0.11%。假设 1 岁宝宝体重为 10 千克,那就意味着,他每天至少生吞 100 克以上的含氟牙膏,才可能出现氟中毒,差不多是一整根普通牙膏的量。
误区九:牙线会让孩子牙缝变大
不会!人的牙齿本身就有一定的活动度,牙线并不会造成牙齿的移位,牙齿之间的缝隙也不会因此而变大。相反,牙线能够清理牙刷无法刷到的牙缝,可以有效减少牙齿邻面蛀牙,以及牙龈炎的发生。当宝宝已经有两颗牙慢慢靠拢,碰到一起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牙线辅助清洁了。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孩子牙缝的大小来判断。如果孩子的牙缝比较紧,可以选择比较细的加蜡牙线,能够更为容易地滑进牙缝,牙缝不是很紧的人则可以选择无蜡牙线。如果牙齿之间的缝隙空间不同,则可以选择有弹性的牙线,用的时候将牙线拉直变细以后可清理正常间隙的牙缝,而进入牙缝以后的牙线放松便会变粗,可清理较宽的牙缝。
误区十: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要换牙
蛀牙会导致乳牙的根尖发炎,如果乳牙因此提前脱落,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恒牙,就会找不准自己对应的位置,也找不准自己冒出来的时间。恒牙乱七八糟地长出来,不仅影响孩子的咀嚼能力,还会影响美观。牙齿坏了之后,还会失去原来光滑的外形,其锐利的边缘则可能会刺破口腔黏膜,长久会形成口腔溃疡。口腔黏膜一旦被击破,就会为各种病菌的“入侵”提供便利。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乳牙出现问题,必须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