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现代康复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在帕金森病(PD)康复中也有用武之地,如汤药、针灸、推拿、药浴、养生功法等,中西医康复相互融合、优势互补,能明显改善PD病人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甚至可能对防治各种运动并发症、延缓疾病进展起到作用。
帕金森病简介:
帕金森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随着现代生活环境、节奏的改变,帕金森病存在年轻化的趋势。帕金森病的起因与脑内多巴胺不足有关系。其症状可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两大类。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① 运动迟缓:迟缓是帕金森病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到双脚乏力,走路很慢,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的活动受限,难以独立生活;
② 静止性震颤:抖抖抖,虽然是大家对帕金森病的认知,但并不是所以患者都会有这个症状。患者会在静止时、行走时或者情绪波动时肢体抖动、摆动,通常以上肢震颤为主;
③ 肌肉僵直:肌肉逐渐僵直,四肢、躯体及脸部均可受累,患者可以出现面部表情越来越少,如同带了面具般,俗称“面具脸”;
④ 姿势步态异常:患者行走出现“拖拉步态”,行走时难以维持平衡,容易跌倒;腰背部姿势常向前弯曲。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许多非运动症状早在运动症状前发生,最常见的如顽固性便秘、嗅觉失灵、睡眠异常(通常是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这些症状是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与病程密切相关非运动症状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
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夜尿、体位性低血压、流涎、性功能障碍等;
② 睡眠障碍:失眠、日间嗜睡和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有异常的梦境行为,甚至拳打脚踢)等;
③ 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冲动易怒等;
④ 其他:四肢疼痛、乏力疲劳、嗅觉及视觉障碍等。
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目前医界仍然在寻找帕金森病的治愈办法。现行的西药可缓解一定程度的症状,但患者服药3-5年后常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并可伴随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运动障碍如“开关症状”等副作用。这时候除了回诊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们可以选择多看一个中医大夫,临床荟萃分析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可以在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非运动症状及不良反应等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肾虚精亏髓少,脑髓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致反应迟钝,动作徐缓;脾虚生化不足,精血不生,脑髓不充,四肢肌肉失养,肌肉挛急而致强直;震颤即可由肝肾不足,木少滋荣,筋脉得不到濡养所致,亦可由肝气不畅,阳气内阻,化热生风或脾虚中州不运,痰湿内生、日久化热,痰热动风而致。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之患。
2020年已经颁布了“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两种中西医诊治的专家共识,突显出中医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医治疗主要涵盖内服中药和针灸治疗两大主要治疗方式。内服中药方面以天麻钩藤饮、平肝息风汤、滋肾定颤汤和补肾活血汤等滋补肝肾,通络息风类类方剂为主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联合西药治疗,具有比单纯西药治疗更好的疗效,包括在治疗震颤、肌肉僵直、迟缓改善等方面,配合中医的治疗调护可降低西药剂量,达到减毒增效作用。在治疗非运动症状方面,根据不同非运动症状的常见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治疗,如治疗便秘痰热内蕴型多采用星蒌承气汤,阴虚肠燥型多采用增液承气汤合左归丸,肾阳亏虚型多采用济川煎。夜尿症肾阳亏虚型多采用济生肾气丸合缩泉丸。
针灸治疗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常选取头针配合体针的方式。如头部采取焦氏头针中的舞蹈震颤控制区和运动区,配合下肢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及上肢曲池、合谷等穴位共奏滋肾填髓、调和气血、濡养筋脉、疏通通经络之效。治疗便秘多采用天枢、腹结、支沟等腧穴。治疗夜尿症采用水道、中极、曲骨等腧穴。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以震颤为主要证型,头针)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以僵直少动为主要证型,头针)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体针)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的便秘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的便秘和夜尿
作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璟 李昆珊 萧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