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90后成为“这届父母”的主力军,当代中国家庭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种新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从社会新闻到热播影视剧,每一次关于“丧偶式育儿”“虎妈猫爸”“全职太太”“爸爸带娃”的话题都会迅速引爆大众舆论。网友甚至评出当代中国女人四大“不幸”——丧偶式育儿、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
舆论狂欢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很多中国妈妈身边都站着一位缺位的“影子爸爸”,很多孩子成了“失陪儿童”。在生活的压力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下,很多父亲在孩子的心里“不见了”。
有调研显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或父母陪伴一样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而父亲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与10.9小时。
来源:《南方周末》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2017.12
另一份调研也显示,2020年中国家庭育儿成员中,能够在工作日给孩子4小时以上陪伴的爸爸,仅占14.5%,低于妈妈的30.8%;由于职场生活的快节奏,周末成了亲子陪伴的主要时间。
来源: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家庭育儿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这些调查和数据,都指向着相似的结论,也问出了一个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爸爸去哪儿了?
“双城生活”,如何陪伴?
已过不惑之年的黄鸣,是一家全国性地产公司的区域营销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原因,和妻女异地生活已经六年。女儿在杭州读书,而他在北京工作,一到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周五回,周日走。
这样上演着“双城记”的家庭,在当代中国不在少数,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十年前,就有一部电视剧《双城生活》因为切中社会痛点而受到观众喜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身边存在“双城生活”族;4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就是“双城生活”族。而对于“双城生活”族出现的原因,63.6%的人认为这是“年轻人无奈的选择”;53.4%的人认为是因为“大城市房价太高”;51.4%的人认为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1.2%的人选择“交通便利”;20.0%的人认为原因是“年轻人选择多元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发起的调查
“双城生活”的理由很多,有被动无奈,也有主动选择,但无论如何,对于有子女的家庭而言,不在孩子身边,时间维度上的陪伴不足,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黄鸣深知对女儿亏欠太多,陪伴远远不够。最初分开的几年,每次拖着行李箱出门,女儿就哭闹着缠着他不让走。每每这时,他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而对于日夜陪伴照顾女儿、为这个家操劳的妻子,他内心也是充满感激和心疼。
“但生活和工作不能总两全其美,”黄鸣无奈地说道,“我觉得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我多奋斗一点,孩子的将来就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也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和奋斗精神,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黄鸣和女儿豆豆
身处职场的80、90后们,于个人而言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有能力、有资源,如黄鸣所说正是奋斗的好时候,既是为未来打基础,也是在当下实现个人价值;于社会而言,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摆在许多中国爸爸面前的,不是事业或家庭的选择问题——毕竟,放弃努力工作并不现实;而是如何在拼事业的同时,也能在家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更高质量的陪伴方式,和孩子实现更有价值的共同成长。
黄鸣的做法,或许能给这个问题带来一些启发。“陪着不等于陪伴,要尽可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黄鸣说。虽然每个月和孩子相处可能只有短短三天,时间有限,但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比如陪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场,或是上马术、芭蕾、游泳、街舞等兴趣课。同时,黄鸣认为孩子“要有独立生存的技能,去闯天下。”从女儿很小开始,他就带她出国旅游,每年两次,去过澳大利亚、日本、阿联酋等,早早去看外面的世界。
在这样的熏陶下,8岁的女儿黄豆豆不仅兴趣爱好广泛,也是个很有想法、个性独立的“小大人”。因为看到了爸爸很多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女儿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经常在学校替别的孩子打抱不平。
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黄豆豆
威尔士诗人乔治·赫伯特曾说过,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亲功能”包括七个方面:
1. 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
2. 花时间陪孩子
3. 养育孩子
4. 恰当地规训孩子
5. 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 保护和供养
7. 成为孩子的模范
对男孩们来说,父亲是最初的模仿对象,他长大后,身上会有父亲的影子。而对女孩们来说,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她对于男性的认知和理解就来自于父亲。毫不夸张地说,父亲是引领孩子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人之一。
艾瑞咨询《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也显示,父亲对孩子最好的爱,除了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教育条件,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引领孩子世界的光。
来源: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
困在“忙”里的爸爸们
“双城生活”的爸爸们有颇多无奈,而即便在孩子身边,在工作压力大、生活快节奏的大城市,许多爸爸似乎也被困在了“忙”里。
“爸爸,你能不能多陪陪我,别老是晚上等我睡着以后再回来。”
今年8岁的果果,在家人特地为她拍摄的一段生日纪念视频里,被问到最想跟爸爸说的话时,这样回答。她还有个双胞胎姐姐糖糖——姐姐对爸爸的“行踪”更加了如指掌,“爸爸,你上班很辛苦,尽量早点回家,别凌晨一二点才回家,然后早上七点多就走了。”
糖糖和果果
懂事的两姐妹体谅爸爸的辛苦,但眼神中也掩饰不住多见见爸爸的期望。
他们的爸爸张涛,是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负责人,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一样,时间精确到分钟。他今年35岁,和妻子以及岳父岳母同住。在公司身居要职、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忙”是常态,照顾孩子的重担,例如日常起居和学校的大小事务,自然落在了妻子和长辈的身上。
张涛的情况绝非个例。据统计,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的主要阻碍,排名第一的就是工作,高达43%;第二则是经济条件,为18.3%。从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世界第一,尤其在25-54岁区间达到惊人的90%。全社会的焦虑状态,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导致父亲们疲于赚钱养家,而疏于陪伴儿女的重要原因。
来源: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亲子陪伴质量研究报告》
上述调研也显示,不少爸爸认为,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是妈妈的事,自己只管养家就好。因此,抛开经济条件和工作等客观因素,主观而言,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也让很多父亲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陪伴的重要性。
不过,在听到女儿在视频里“多陪陪我”的呼唤,张涛内心很是复杂,一直以来忙于工作,也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但没想到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要,没能聆听她们的内心感受。他也没想到,才8岁的孩子,原来谈起理想已是头头是道,两人都想成为一名老师,而且态度坚定,姐姐说,“要做最好的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妹妹也补充道,“为了理想要永不退缩,想办法解决问题。”
张涛和双胞胎女儿
所以,张涛下定决心,一定要多抽时间陪女儿,“我觉得我还没有错过,至少我现在感受到了要陪她们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传媒和房产一直是加班行业“重灾区”,前者需要天天抢热点,空闲时间难以保证,而后者整体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大,两者一叠加,身为房地产媒体公司负责人的宋泽源,每天回到家孩子已经熟睡也是常态。
他今年40岁,有一个活泼开朗的4岁儿子。日常孩子主要由妈妈全职在家照顾,他也因此特别体恤妻子的不容易,“媳妇的牺牲比较大,我也觉得很愧疚。”
但他深知一个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孩子童年、性格养成的关键成长期,“因为是儿子,就想说要多和他一起做体育运动,也要教会他承担男人的责任。”
宋泽源和儿子大手拉小手
因此,但凡日常下班早一些,他就会陪儿子折折纸飞机、玩玩桌游,每天早上也会送儿子上幼儿园,在路上聊聊天。到周末,上体能训练课和画画课,也是一家三口的固定节目。
陪着≠陪伴
“她跟我无话不说,觉得我比她妈妈要温柔。”33岁、刚升级成二胎爸爸的李野,得意于老大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私营企业主,公司里里外外都要打点,之前也总被妻子嫌弃陪孩子少,不过自从生了老二,应酬减少了很多。
李野一家四口
在家时间多了,李野总爱跟孩子聊聊天。9岁的大女儿有点内向,心思细腻。有一次,李野发现她回家以后闷闷不乐。仔细询问才知道,女儿被班上有些霸道的同学索要新买的笔记本,无奈之中撕了一页给对方。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李野耐心地一再问下去,直到女儿说她很在意别的小朋友是不是喜欢自己,也不太会拒绝别人,李野才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于是,李野教她如何大胆地表达自己,恰当地拒绝别人。看着女儿的小脸由阴转晴,李野心里也很慰藉。“她长大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就是要在问题里成长。我只能跟她多交流,但具体怎么解决,我不太会干涉。”
有教育学者在论文中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职能和地位是母亲无法取代的,只有把母爱和父爱完美结合,才会使孩子在刚柔并济、和谐完整的环境中,在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中健康成长。” 李野和女儿的一次次聊天,在女儿遇到问题时的循循善诱,给了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面对复杂世界时的勇气和信心。
只有这样的以沟通为纽带的高质量陪伴,才能最大程度上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正向的作用。而很多时候,父亲仅仅是“陪着”,并不等于陪伴。有的父亲看似在陪着孩子,其实漠不关心。有调查显示,家长陪孩子同时进行的活动最多的就是使用手机,或是处理工作、或是聊微信、看视频等,反而让孩子感到被无视,容易变得自卑、胆怯,带来性格上不可逆的问题。
来源:《南方周末》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2017.12
“我要让她感受到,任何时候,爸爸都是最坚强的后盾。”李野说。从给孩子苦恼的小事出主意开始,建立起亲子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这会赋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种展开心扉的深入交流,也让大女儿成为了爸爸的“贴心小棉袄”,每天盼着他下班回家,总会打电话给爸爸“到哪儿了?几点到家呀?”“真的是被暖到了,那么小总想着你。”李野说。
李野和女儿的日常
“幸好,你还没长大”
这是四位幸运的父亲。他们在一路向前的人生征途上,在家庭和事业摇摆不定的天平上,及时感受到亲情的呼唤,停下来,回望孩子期待的目光。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男人的破防时刻#。遗憾于缺席你的成长,又要松开限制你自由的手掌。北京和锦诚园推出微电影《幸好,你还没长大》,告诉全天下的爸爸们,趁她还小,多多陪伴,不要缺席她的成长。
在短片里,镜头扫过南海子公园标志性的壮丽牌楼。一家人约好去公园,却因为爸爸出差来晚了,导致别的小伙伴都有爸爸陪伴而自己却没有,小姑娘很委屈。
短片非常敏锐、细腻而又真实地抓住了父亲缺席女儿成长的几个瞬间,引发了35~40岁社会中流砥柱群体的广泛共鸣。
“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是很多孩子内心的呼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爱就是茫茫夜空里的启明星,有了它的指引和照亮,世界再大,都不怕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