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往往很简单
这些孩子是在集体洗头,还是在集体喝水?让你想不到的是,这是学校正在开展的防溺水教育!
请每一个孩子自愿参与体验,把头浸在水里,努力憋气,憋气,再憋气……
“太可怕了,当水没过头顶,我感觉全世界都是水,这种感觉真不好受!私自下水玩不起!”
“如果不能抬头,真的就会窒息。”
“溺水太可怕,今后我一定会注意。”
没有滔滔不绝地讲授,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一个小小的脸盆,一个小小的举动,三分钟不到,一句话不说,但马上让孩子们明白了防溺水的重要性。
方法就这么简单,低成本,大收益。彭家沟小学位于丹江口水库的半岛上,三面环水,自开展“小水盆”防溺水教育后,多年来从未发生学生溺水。近年来,我们在2000多名校长、1000多名师生中开展“小水盆”试验,调研显示,师生明显增强了防溺水意识,全面提升了风险防范力。
生命需要培养敬畏感
不要老跟孩子讲防溺水的大道理。一味地说教,不一定能讲到心里去。甚至,你说千万不要到水边去游泳,反而还会激起孩子们的好奇欲。
一盆水的防溺水教育,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溺水的恐惧——成长中体验恐惧并不是一件坏事,能够让孩子们有所敬畏,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取。
我们需要把很多防护性的知识,像疫苗一样注入孩子的身心里。在那一刻,他可能产生阵痛感,但这种感受会不时提醒他,注意安全,加强防范,保持警惕。
当一个孩子体验到溺水的可怕,他会对江河充满敬畏;当一个孩子感觉到窒息的难受,他会对生命充满敬畏。他会在自我行动和自然环境之间,划定边界,把握尺度,厘清头绪。
而没有敬畏感的教育,会让教育本身变得肤浅,让生命的四周遍布危机。当卡通片模糊了危险的定义,孩子的模仿就会充满危险;当穿越剧淡化了生命的珍贵,孩子对生命就会缺乏珍惜。
教育要善于构筑情景
知识在书本里。但是,孩子们的成长,不只在书本里。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生活中。不要企图用书本教会孩子一切。教育要学会构筑情景,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感受,付诸行动地实践,扎实有效地进取。
地震疏散有演习,疾病急救有演习,消防逃生有演习。演习让我们对可能面临的状况产生最直接的警醒,强化最重要的意识,提升最关键的能力。
一盆水的模拟,让孩子们懂得,溺水很可怕,不可轻易下水,远离危险水域。
玛莉亚·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I heard it, I forgot, I saw it, I remember, I did it, I understand.)讲得再多,苍白无力;体验一次,一直铭记。
教室里学不会游泳,书本上读不透生活;技能在实践中习得,感悟从生活里获取。我们还可以由此进一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一一比如今天,之所以强调劳动实践教育。那是因为,我们在书本里,讲再多劳动的意义,不如让孩子参与一次劳动。在真正的劳动中,他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辛苦,什么是真正的充实,什么是真正的有力量,什么是真正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