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丨王曙群:激发协同创新,筑梦航天强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3-07-28 17:58

摘要: 激发协同创新,筑梦航天强国。

今天下午,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第一场“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交流论坛”召开,与会代表们围绕“构建创新人才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其中,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王曙群参加沙龙座谈。


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大国工匠代表与各位科学家、工程师和嘉宾交流。我来自上海航天,是一名一线班组长,从事航天器对接机构研制工作。


30多年来,从神舟一号往返天地,到天宫实验舱实现交会对接,再到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初步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员,我不仅是一名见证者,更是一名参与者。在一个个成就的背后,正是因为无数中国航天人将任务成功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把飞天梦想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才能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研制之路。


在这背后,既有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等一批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矢志攀登科技高峰,还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默默耕耘。如果顶尖科学家是人的大脑,他们为未来指明了方向,那么,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就是人的双手,把“未来”变成“现实”。


我时常回想起我参与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成功交会对接,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在这项任务成功的背后,是航天人抱着“把冷板凳坐热”的决心,在没有参考资料的前提下,怀揣对星空的梦想,埋头苦干16年,历经数千次的试验、数以万计的数据积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历程,终于寻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我想表达一个观点,科技创新并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产业工人只要精益求精、潜心钻研,也有能力研发高精尖零部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只有让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思想、工匠人才的创新实践得以实现,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提问环节:


问: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绝活是研制和制造的哪个部件?


答:如果把空间站想象成在天上建房子,我们就是像乐高搭积木一样,在天上在两个飞行器之间建立一个刚性气密通道,能够让宇航员不穿宇航服在不同的舱站里面工作和生活,也能够保证我们宇航员执行任务后顺利地从空间站分离,返回我们的地球。


问:王工您是钳工出身,干了几十年的钳工,现在从事如此高精尖的工作,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


答:我觉得,我们工作中成功的喜悦和艰辛的付出是一对孪生兄弟,航天人之所以可以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坚持下来,我想用杨利伟的一句话来表达,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实际上我们从事的航天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最基本的就是需要热爱这份工作,我们航天人身上具有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是航天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

摄 影:朱擎
责任编辑:朱兰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工匠,创新卓越——第二届大国...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

现场反响丨上海工匠宋兴宝:潜心钻...

首页

顶部